《江河日上》删了6集,孟川生从好人变坏人,观众愣了。 不是突然黑化,是没给机会看清他怎么一步步走偏。 其他剧里的反派,比如高启盛、林远,都有成长线,有挣扎,有选择。 孟川生呢? 前半段是个正经干部,后半段突然就成贪官了,连个理由都没给。 删的6集里,有他年轻时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 那些事,才是他后来变质的根。 现在剪没了,角色就剩个标签,不立体,不真实。 现在平台都爱“快节奏”,一集不能拖,一集不能废。 可角色不是零件,是人。 人要动机,要过程,要挣扎,才能让人记住。 中国传媒大学做过研究,一个反派要立得住,至少得有三个关键场景铺垫。 《江河日上》删完,只剩一个,那不叫反转,叫跳戏。 行业里也有数据:2023年剧集平均时长降了8%, 但观众理解障碍率涨了23%。 不是节奏快了,是故事断了。 解决办法不难: 一是删,但得留关键动机; 二是出“导演剪辑版”,像《沉默的真相》那样,让完整版有地儿播; 三是官方多发点角色小传,像《狂飙》那样,补点背景。 影视创作不是拼时长,是拼逻辑。 删掉的不是时间,是故事的筋骨。 角色不完整,再强的演技也撑不起一个立体的人。 观众不是看不懂,是看不懂为什么。 你把人变坏的过程剪了,就别怪他们觉得“这人怎么突然就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