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控稀土出口后,俄罗斯终于有了动作,猛砸7000亿要在西伯利亚挖稀土! 如今全球近七成的稀土都来自中国 ——2024 年我国稀土产量达 27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69.2%,更握着全球 92.3% 的冶炼分离产能。 我国升级出口管控后,连含 0.1% 中国技术的稀土产品都要许可,这下美欧车企、军工企业彻底慌了神,四处找替代供应源。 就在这时候,俄罗斯突然抛出了大计划。 有消息称俄罗斯要砸 7000 亿卢布(约 612 亿人民币)在西伯利亚建稀土产业集群,目标实现稀土整个产业链。 俄罗斯确实有底气说这话,西伯利亚的托姆托尔矿床埋着 1000 万吨稀土,其中钕、镝这些电动车、军工急需的宝贝占比不低,全国总储量更是排进全球前五。 可谁都清楚,稀土这生意从来不是挖石头那么简单。 真正值钱的是提纯技术,高端军工要用的稀土纯度得达到 99.99% 以上,咱们国家靠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技术,能精准控制三千多级萃取的细节,早就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俄罗斯呢?现在提纯的镝纯度最高才 99.2%,这 0.79 个百分点的差距,直接让产品进不了高端市场,连自家军工需求的 15% 都满足不了。 更头疼的是设备,开采需要的磁选机、分选系统原本靠德国和加拿大供应,西方制裁一落地,供应商全撤了,已有的设备缺配件只能半瘫痪。 可比起技术,俄罗斯的钱袋子问题更致命。 7000 亿卢布看着不少,但今年前 8 个月俄罗斯财政赤字就达 4.2 万亿卢布,油气收入还降了 24%,为了补窟窿,不仅把增值税从 20% 提到 22%, 还得靠发国债过日子。西伯利亚的开采本就是烧钱的活,零下 65 度的低温里,钻井机钻头平均钻 25 米就断,单月更换成本就得 300 万美元,光融化冻土的管道铺设费用都高得吓人。 托姆托尔项目从 2020 年拖到 2025 年,就是因为资金链断了,最后只能让石油巨头 Rosneft 接盘才敢动工。 普京其实也是看到了市场,看准美澳的稀土产能要 2025 年后才投产,等着中国用成本优势把市场价格压下来,到时候西方企业亏得扛不住了,自然会找上门来买自己的稀土,说不定还能换得制裁松绑。 可这算盘忽略了自己的处境:2024 年俄罗斯稀土产量才占全球 1%,出口量还不如印度,想把产量提上去,至少得砸十年时间和更多资金。 更现实的是,全球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早不在储量上了。 我国不仅产量高,还建起了从开采到回收的全链条体系,江西的 “原地浸矿” 技术能把开采损耗压到 5% 以下,内蒙古的 AI 设备每秒能检测 500 次矿石成分。 现在全球 99% 的重稀土分离都得靠中国,就算俄罗斯挖出原矿,没技术加工也只能低价卖,最后还得绕回中国的产业链里。 俄罗斯的 7000 亿卢布,更像穷途末路的赌局。 财政赤字压顶,技术卡脖子,基建跟不上,就算在西伯利亚建起厂房,也造不出能跟中国抗衡的产品。 这场稀土博弈说到底,拼的从来不是地下埋多少矿,而是手里有多少技术。 中国能稳坐核心位置,靠的是几十年磨出来的工艺,这才是别人抄不走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