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特朗普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并打击芬太尼,以换取避免11月实施的对华100%关税上调,但中国强劲的经济表现削弱了美国的谈判筹码。 特朗普这算盘打得倒是挺响,以为拿关税上调当威胁,再把大豆订单当诱饵,就能让中国顺着他的意思来。可他大概没算到,中国这边早就不吃这一套了,尤其是在大豆这事儿上,直接给了个干脆的回应。 2025 年 9 月起,中国压根就没再从美国进过一粒大豆,这还是 2018 年贸易摩擦以来头一回出现这种情况,等于直接断了美国豆农的一条财路。 中西部那些靠种大豆吃饭的州,现在愁得头都大了。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特朗普的票仓,以前靠着对华出口,农户们虽说不算大富大贵,但日子总能过下去。 现在豆子堆在仓里卖不出去,有的仓库堆得太满,连维护的钱都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设施老化。 种植成本还在一个劲往上涨,种子、化肥、农机租赁的价钱一年比一年高,可豆子的收购价连成本都快覆盖不了,不少农户都开始挂出农场转让的牌子,镇上的农业合作社也只能裁员度日。 美国政府也想过救急,推出过百亿规模的农业救助计划,可补贴发得比老牛拉车还慢。等农户们拿到钱的时候,刚够还清拖欠的化肥款,仓里积压的旧豆子依旧没人问津。 有人试着把豆子做成生物柴油,结果能源公司给的收购价还不到饲料豆的一半,根本不顶用。还有人想去东南亚开拓市场,可那边的进口商更认南美产的豆子,美国大豆压根没竞争力。 中国这边倒是一点没受影响,9 月的大豆进口总量还创下了历史第二高的水平,只不过订单全转到了巴西、阿根廷那边。南美豆子不仅每吨能便宜十块钱,运到中国的航程还能缩短七天,对贸易商来说性价比高多了。 现在巴西的种植园都新建了自动化仓库,阿根廷的交易所里都开始出现中文标牌,显然是把中国市场当成了重点,美国想再把份额抢回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至于打击芬太尼,中国一直就没松过手,这本来就是各国该一起做的事,哪轮得到美国拿来当讨价还价的筹码。特朗普大概觉得把这两件事绑在一起,中国会有所顾忌,可他忘了中国现在的经济底子有多稳。 就算美国真的实施 100% 关税上调,中国也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反倒是美国自己,加关税只会让国内通胀更严重,之前加过 10% 关税就已经让物价涨得厉害,真要是加到 100%,受伤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现在墨西哥湾的货轮都改道去南美装豆子了,休斯顿港以前排队装大豆的景象早没了,码头工人说连五万吨级的货船都少见。 全球的航运路线都跟着变了,南美到亚洲的粮食航线新增了十几条定期班轮,美国的大豆市场份额就这么一点点被蚕食。 那些中西部的农民以前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现在豆子卖不出去,日子过不下去,对他的怨气可不小。民调都看得出来,农村地区对他贸易政策的支持率掉了不少,这节骨眼上票仓出问题,特朗普能不急吗。 说到底,中国经济稳得住,大豆有地方买,根本不怕美国的关税威胁。反倒是美国自己,把票仓的饭碗系在中国的订单上,现在订单没了,筹码自然就散了。 特朗普以为靠着威胁和利诱就能拿捏中国,却没算到中国早就把供应链铺好了后路,更没算到自己的基本盘会先扛不住。 这谈判的底气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中国这边经济强劲,后路充足,美国那边票仓不稳,农户叫苦,谁的筹码更硬,其实早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距离 11 月关税上调的日子越来越近,特朗普大概也意识到不对劲了,可主动权早就不在他手里。 中国要是不想买美国大豆,就算他把关税喊到天上去也没用;而美国要是真敢加关税,先扛不住的只会是自己的通胀和票仓。 这场博弈里,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搞错了对象,也搞错了筹码,现在想回头,恐怕没那么容易了。 参考文章:一鸣Talk 10.25 美军双航母前压后,特朗普对华提出两大要求,要中方必须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