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英国学者表示,世界乱成这样,根源终于找到了!中国做对了关键一步。 这位学者就是马丁・雅克,在复旦当客座教授的他,一开口就点透了去国际上现在这么乱的症结——不是什么局部冲突闹的,根子是全球的权力正从西方往东方挪,而好多国家没接住这个变化,唯独中国踩对了步子。 先得说说西方以前是怎么“说了算”的。二战后那几十年,美国牵头搞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全世界买石油、做贸易都得用美元,欧洲靠着工业化家底也跟着风光。可这几年西方明显“力不从心”了,2008年金融危机一闹,好多国家财政底子直接塌了。 英国脱欧闹了好几年没个准信,法国“黄背心”运动此起彼伏,美国两党天天吵架,连个公共政策都定不下来。说白了就是以前靠工业化攒的家底耗光了,又搞“去工业化”把赚钱的本事丢了,手里没钱,想平衡各方利益、解决问题都没底气,这就是马丁・雅克说的“国家失能”。 更糟的是西方的制度也出了岔子。一方面喊着“政治正确”,把各种权利扩张到制度扛不住的地步;另一方面又让资本说了算,政府管不住那些跨国巨头,税收流失、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就像法国,债台高筑,想平息民众不满都没法像以前那样撒钱,只能任由矛盾发酵。这种“自己顾不上自己”的状态,让西方攥了几十年的权力开始往下滑。 可权力转移哪是顺顺当当的?西方不愿松手,就搞出各种乱子。美国怕被赶超,到处打贸易战,连盟友的钢铁、汽车都加税;看到发展中国家想跟中国合作,就扣“债务陷阱”的帽子,背地里搞破坏。就像村里以前的老族长,突然发现自己说话没人听了,不是想办法服众,反而到处找茬,村里自然就乱了套。 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的步子踩得特别稳。马丁・雅克最看重的一点是,中国没跟着西方的路子走。好多发展中国家当年被殖民时,被迫接受了西方的制度,结果历史断了层,冲突不断。可中国从自己的历史里找办法,比如大一统传统里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先踏踏实实解决自己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搞改革开放,先让大家吃饱饭,这些年又花大力气脱贫,14亿人里没了绝对贫困人口,这在西方看来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等自己家底厚了,中国也没学西方搞扩张,反而搭起了合作的台子。“一带一路”就是最实在的例子,老挝以前连条像样的铁路都没有,中国帮着修了中老铁路,现在从昆明到万象一天就到,当地的水果、矿产能轻松运出去,老百姓收入翻了番。这跟西方当年殖民抢资源完全两码事,不是“我赚你亏”,而是大家一起赚钱。马丁・雅克说,这就是中国给发展中国家的新选择——不用看西方脸色,也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子。 在国际上打交道,中国的分寸也拿捏得准。西方喜欢用制裁、打仗解决问题,比如美国打伊拉克、叙利亚,越打越乱。可中国不一样,沙特和伊朗闹了几十年,中国从中劝和,让两国握手言和;俄乌冲突里,不选边站,反而递上和平方案。这种“不干涉别人家务事,遇事坐下来谈”的态度,让好多国家觉得靠谱。连马克龙都抱怨,西方的规则管不住全球化的资本巨头,而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想法,正好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还有个关键,中国没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别人。马丁・雅克总说,西方总觉得自己的制度是“唯一正确的”,逼着别人学,不学就打压。可中国从来不说“你得跟我一样”,而是让大家看实实在在的好处。卢旺达学中国搞电商,经济活了;埃塞俄比亚学中国建工业园,工厂多了起来。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比喊口号管用多了。 这么一对比就清楚了,世界乱是因为权力转移时,西方耍赖不想让,而其他国家要么学西方走了弯路,要么没能力接。中国踩对的关键一步,就是不盲从、不折腾,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用合作的方式带大家一起发展,既顺应了权力东移的趋势,又没引发冲突。马丁・雅克研究中国三十多年,看的就是这个理——不是中国要抢谁的位置,而是中国走出了一条让世界能安稳过渡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