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我是一等战斗功臣,为何我孙子当兵却被拒绝了?”2000年元月上旬,湖北

韫晓生 2025-10-25 16:55:23

[中国赞]我是一等战斗功臣,为何我孙子当兵却被拒绝了?”2000年元月上旬,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双拥办迎来了一位的老人,手里提着一个发黄的白色布包,颤颤巍巍的向着办事大厅走去。   (信源:百度百科——刘祚坤)   2000 年寒冬,湖北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的办事大厅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他衣着朴素,双手冻得通红,却紧紧攥着一个发黄的白色布包,眼神坚定地向窗口走去。   “我孙子各项条件都合格,为啥不让他当兵?” 老人的质问带着一丝颤抖,却掷地有声。没人能想到,这个为孙子参军奔波的普通老人,竟藏着一个尘封了 42 年的英雄过往。   工作人员起初以为是普通征兵咨询,耐心解释名额有限、择优录取规则。然而,当老人从布包掏出第二份“材料”,在场人皆惊住——一本《抗美援朝功臣模范纪念史册》和两本有岁月痕迹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一等战斗功臣”,持有人是刘祚坤老人。   这个名字,在此之前从未出现在任何优抚名单上,就连同村人都只知道他是个参加过志愿军的老木匠,没人知晓他曾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   消息迅速传遍民政局,局长亲自赶来接待。泛黄证书翻开,战火纷飞的岁月展开。1950年,美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自幼父母被日军杀害的刘祚坤放下木匠工具,毅然参军,成为志愿军305部队后勤战士。1953年4月26日晚,他迎来了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考验。   当晚,刘祚坤负责守护五车皮珍贵的军用汽油,这些燃料是前线作战的 “生命线”。深夜,两架美军B26轰炸机突然来袭,炸弹瞬间将山洞附近变成火海,装载汽油的车厢岌岌可危。   一旦汽油爆炸,不仅后勤补给会彻底中断,周边战友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危急关头,刘祚坤没有退缩,顶着密集的轰炸和滚滚浓烟,冲向滚烫的油桶。   彼时的油桶已被烈火烤得烫手,刘祚坤不顾灼伤风险,徒手推着油桶向安全地带转移。炸弹在身边不断爆炸,浓烟呛得他呼吸困难,脚被碎石砸伤也浑然不觉。   在他的带动下,战友们纷纷加入救援,经过两个小时的生死搏斗,最终成功抢救出325桶汽油,其中刘祚坤一人就抢救了85桶。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让他成为军中英雄,战后被授予 “一等功”,朝鲜政府也为他颁发了“国家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战争结束后,组织为一等功臣刘祚坤安排人武部长的体面职位,他婉拒,称没读过多少书、不懂官场应酬,想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战友。后来地方政府又安排他任农具厂副厂长,他看不惯厂里贪污风气,再次辞职,带着战功回乡,重操木匠旧业,做回普通农民。   回到村里42年,刘祚坤从未向人提及自己的功勋。邻里只知他热心肠,谁家盖房或有困难,他总会第一时间帮忙;孩子们只知他爱讲战场故事,却不知故事中“不怕死的战士”就是他。他把荣誉证书包好藏在箱底,尘封英雄过往,过着平凡的农耕生活。   时光荏苒,刘祚坤的孙子刘建光长大成人,他从小听爷爷战场故事,怀揣保家卫国梦想报名参军。1998年底,刘建光通过体检和政审,却因征兵名额有限未能如愿。   看着孙子失落,75岁的刘祚坤心急如焚,他不知自己还能等多久,为圆孙子参军梦、传承先辈爱国精神,这位倔强老人决定揭开隐藏半生的秘密。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被老人的事迹深深打动,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很快,部队传来消息,破格录取刘建光参军。咸宁市的领导纷纷登门慰问,为老人解决了看病等生活难题。   2003 年,刘祚坤老人与世长辞,享年 79 岁。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战场上,他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甘于平凡。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没有向组织索取分毫,仅凭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军人的本色。   刘祚坤的故事感动众人。这位隐藏42年的一等功臣,以实际行动表明真正的英雄无需张扬,荣耀刻于国家史册、藏在人民心中,英雄精神永不褪色。刘建光穿上军装接过接力棒,这不仅是家庭的爱国传承,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在浮躁时代,刘祚坤老人的事迹如清流,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才最珍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英雄,值得永远铭记和敬仰。

0 阅读:3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