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即将开启亚洲之行,美媒突然爆料:总统准备对中国启动调查 特朗普总统又出新动作。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刚刚放出风声,特朗普10月24日晚上就要启程亚洲,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转一圈,最后还称在韩国APEC峰会和中国领导人来场重量级会晤。 看着这行程安排,表面上是要搞大新闻,其实背后水深得很。 《纽约时报》24日突然丢出重磅消息,特朗普政府正悄悄筹备针对中国的新一轮贸易调查。明面上是“笑脸迎人”,私底下却是“备好大棒”。 中美这场外交大戏,气氛还没热起来,悬念就已经拉满。 特朗普亚洲之行的时机和路线都不寻常。白宫这次特意把中美会晤放在压轴环节,显然是想借机营造一波“外交大胜”的气氛,顺便给自己国内的支持率加点分。 美方各种“放风”,不断渲染会晤的重要性,中方倒是一直低调,没有明确回应。特朗普显得很乐观,其实更多是一厢情愿。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人为制造高光时刻的做法,更多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经济、社会治理等一堆问题的视线。 像这次又把芬太尼问题炒得沸沸扬扬,看起来是在关心美国民众,实际上是把锅往外甩,转移压力罢了。 特朗普这回行程虽然看着热闹,背后打的算盘却有点小家子气。 这次中美会晤的议题又是老三样:稀土出口、农产品贸易,还有美国国内最头疼的芬太尼问题。 特朗普前几天还在媒体上自信满满地说,这次会晤“每个人都会非常高兴”,听上去就像他已经谈成了什么大协议。可实际上,事情远没有他说得那么简单。美国现在的芬太尼滥用问题根深蒂固,靠甩锅中国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美国禁毒体系本身漏洞百出,特朗普拿芬太尼当做谈判筹码,说白了是在找台阶下。同期中美贸易关系也没消停,10月初双方在稀土、农产品等领域的摩擦不断,特朗普一会儿喊合作,一会儿又摆出强硬姿态,明显是政策不稳定导致的反复横跳。 这种外交上的“信心表演”,其实是掩盖实质性进展乏力的障眼法。市场和外界都清楚,真正的突破并不会靠几句口号就能实现。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会晤成果的时候,《纽约时报》24日突然丢出重磅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启动对中国的新一轮贸易调查,理由是中国没有完全履行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调查结果最快25日就会公布。 这个协议里最核心的条款,就是中国要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包括农产品、制造业、能源等。现在美方说中国没买到位,可实际情况是疫情这几年让全球供应链都乱了套,双方履约都遇到不少客观阻碍。 美国这会儿又要拿这件事说事,熟悉这套操作的人都明白,调查一出,往往就是加关税、搞压力的前奏。 华尔街那边也有不少分析,美国政府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为贸易讹诈找借口,给自己下步施压留后路。 联系特朗普这次会晤前后的小动作,不难看出他对华政策的矛盾和短视。 台面上喊着想合作,台下却随时准备“翻脸”。国际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一边谈判一边调查的套路,短期内或许能制造点舆论优势,但从长远看,只会加剧中美之间的不信任,甚至可能带来新的冲突风险。 2020年那份协议,就是双方在多轮较量、各退一步的产物,特朗普现在又拿旧账说事,只会让局势更复杂。 特朗普这边刚在会晤上摆出“信心满满”的姿态,转头又准备对中国动刀,这种套路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 单边主义、贸易霸凌这一套,最后只会适得其反。倘若特朗普还想靠老路子“敲竹杠”,结果恐怕不会如他所愿。对中美两大经济体来说,坐下来好好谈,比什么小动作都靠谱。 参考资料:白宫:特朗普将访问马来西亚、日本、韩国2025-10-24 14:35·观察者网 美媒:美国将调查中国遵守2020年贸易协议的情况——今日俄罗斯2025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