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 年,马占山宣布向日本投降,顿时国内上下骂声一片,然而在受降仪式上,马占山竟以不识字为由,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一个月后,他更是从日本人手里骗走 2000 万元! 这幕 “投降” 闹剧的背后,是江桥抗战耗尽实力的绝境。 马占山打小在东北的黑土地上长大,早年曾落草为寇,后来被官府收编,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做到黑龙江省代理主席。 这人身上带着东北汉子的硬气,也藏着绿林出身的机灵——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了辽宁、吉林,眼看就要吞了黑龙江,当时的省主席跑了,马占山临危受命,拍着桌子说“黑龙江的地,不能就这么让小鬼子占了!” 1931年11月,江桥抗战打响。 马占山带着手下的东北军,还有临时招募的农民、矿工,守在嫩江大桥。那会儿部队缺枪少弹,很多士兵手里的步枪还是晚清的老套筒,子弹每人只发20发,冬天零下30多度,战士们穿着单衣,啃着冻得硬邦邦的窝头,却没人往后退。 日军有飞机、坦克、重炮,把江桥炸得面目全非,马占山亲自扛着机枪在前线打,肩膀被后坐力震得青肿,嗓子喊得发不出声,就用手势指挥。 这场仗打了半个多月,部队从一万多人拼到只剩三千残兵,弹药全空了,粮食也断了,日军还从哈尔滨调了重兵包围过来,马占山看着身边倒下的兄弟,心里像被刀割——再硬拼,这点家底就得全没了,黑龙江就真没反抗的力量了。 日本人也没打算真杀马占山。 他们知道马占山在黑龙江威望高,想让他“归顺”,当个傀儡省长,这样不用费兵就能稳住黑龙江。日军指挥官派人给马占山带话:“只要你签字投降,之前的事既往不咎,还让你当黑龙江省主席,给你钱给你枪。” 马占山盯着来人看了半天,突然笑了:“行,我降。” 消息传出去,全国都炸了锅——有人骂他“汉奸”“软骨头”,上海的报纸把他的照片印在“卖国贼”名单里,连他老家的亲戚都不敢出门,怕被人戳脊梁骨。马占山看着那些骂声,没辩解,只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对着江桥的地图看了一夜。 受降仪式设在齐齐哈尔的一家酒楼里,日军摆了酒席,还准备了印好的投降协议。马占山穿着一身旧军装,没戴勋章,走进来的时候,日军指挥官伸手想跟他握,他假装没看见,径直走到桌前。 日军翻译把协议推到他面前,让他签字,马占山拿起笔,看了看纸上的字,突然把笔一放:“俺是大老粗,没读过书,不认字,这字签不了。” 日军指挥官愣了,说“可以让别人代签”,马占山摇头:“俺的字,得俺自己签,不认字就不签,你们要是不乐意,这降俺就不降了。” 日军怕把事闹黄,只能顺着他的话说“不签也行,只要你认这个事就行”——他们没料到,马占山要的就是“没签字”这个余地。 接下来的一个月,马占山装出一副“归顺”的样子。日军让他去各地“安抚”百姓,他就去,走到哪儿都跟乡亲们说“大家先忍忍,日子总会好的”,暗地里却让手下统计失散的士兵,记着哪里有能藏武器的山洞。 日军见他“听话”,又催他赶紧“整顿地方”,马占山就顺着话头提要求:“现在手下的人散的散、伤的伤,想整顿得有钱招兵、有枪装备;还有老百姓被战火折腾得没饭吃,也得拿钱安抚,不然人心不安,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日军琢磨着,只要马占山能稳住黑龙江,花点钱值当,就真的给了他2000万元伪满币,还答应给他一批武器。 马占山拿到钱,连夜让心腹把钱分成几批,藏在粮车、柴车里面,往乡下运;又让人以“修工事”的名义,把失散的士兵悄悄招回来,藏在山林里。 一个月后,日军催他“交出地方控制权”,马占山却突然带着心腹和钱,趁着夜色从齐齐哈尔跑了——等日军反应过来,他已经到了海伦,重新举起“抗日救国军”的大旗,手里的2000万元,全变成了招兵买马的军费、救治伤员的药品。 消息传出去,之前骂他的人全哑了。大家这才明白,马占山的“投降”是假的,拒绝签字是怕留把柄,骗钱是为了继续抗日。后来有人问他,当时顶着全国的骂名,心里难受不? 马占山说:“难受啥?俺只要知道,手里的钱能多打几个鬼子,能给牺牲的兄弟报仇,别人咋骂俺都认。” 在那之后,他带着重新组建的部队,在东北的山林里跟日军打游击,打了无数硬仗,直到抗战胜利,都没再向日本人低过头。 马占山的“投降”从来不是软骨头,是绝境里的计谋——他知道硬拼打不赢,就用“假降”当幌子,既保住了抗日的火种,又从敌人手里骗来反抗的资本。那些骂声,是没看清他藏在“投降”背后的家国心; 他拒绝签字、骗走巨款,是用自己的方式,在黑暗里攥紧了反抗的拳头。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硬气,恰恰是中国人在亡国危机前,最不肯认输的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