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4岁女童“失而复得”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纪录”,辽宁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累计组织1

名城探寻 2025-10-22 02:57:48

辽宁4岁女童“失而复得”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纪录”,辽宁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累计组织12000余人次投入救援,志愿者开车12小时跨越1400公里,自带无人机和搜救犬参与搜寻,最终找到了失联44个小时的小女孩。 没人想到,这个才到成人膝盖高的小姑娘,会在奶奶家后山的林子里,让上千人揪了两天两夜的心。女童叫朵朵,爸妈在外地打工,平时跟着奶奶在村里生活。 失联那天下午,奶奶在院子里晒玉米,朵朵说要去门口找小伙伴玩,奶奶叮嘱了句“别走远”,就低头接着忙活。等半个多小时后奶奶喊她回家吃晚饭,门口空荡荡的,问遍了邻居家的孩子,都说没见着朵朵——孩子就这么没了踪影。 奶奶当时就慌了,手抖着给朵朵爸妈打电话,话都说不完整,只重复“孩子丢了”。朵朵妈妈在电话那头哭到嗓子哑,夫妻俩连夜从打工的城市往回赶,路上每隔十分钟就给派出所打电话,问有没有消息。 接到报警的第一时间,当地派出所民警就赶了过来,调取村口的监控,发现朵朵最后出现在后山的小路上,之后就没了踪迹——那片后山植被密,还有不少沟壑和废弃的老矿洞,天黑后温度能降到零下,民警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向上级汇报。 没过多久,省市两级公安的救援力量就陆续赶到。 12000余人次不是个虚数,有从市区调来的刑警、特警,有周边县区的民警,还有森林公安的队员,大家被分成58个小组,每组都带着手电筒、急救包,有的还扛着铁锹,怕孩子掉进隐蔽的土坑。 50多岁的民警老王有高血压,兜里揣着降压药就跟着小组进了山,林子里的树枝刮破了他的警服,他没在意,走几步就喊一声“朵朵,别怕,警察叔叔来接你了”。 有次他踩空了,摔进半米深的草坑,膝盖磕得青肿,爬起来拍了拍土,接着往前走,“多走一步,孩子就多一分希望”。 就在搜救队紧锣密鼓搜寻的时候,一群“外援”从千里之外赶了过来。 来自山东青岛的志愿者小李,是个无人机爱好者,也是当地民间救援队的成员,看到网上的搜救消息后,立刻联系了辽宁当地的救援组织,带着自己的无人机、备用电池,还有队里的搜救犬“闪电”,开车往辽宁赶。 1400公里的路,他没敢停,困了就靠在方向盘上眯十分钟,饿了就吃桶泡面,原本要14小时的路程,他硬是压缩到12小时。 到了现场,他顾不上喝口水,立刻调试无人机的热成像功能,让“闪电”嗅了嗅朵朵平时穿的小鞋子,跟着犬的踪迹往山林深处走。 搜救到第40个小时的时候,大家的神经都绷到了极限。朵朵妈妈坐在村口的石头上,眼睛肿得像核桃,手里攥着朵朵的玩具熊,一遍遍地说“孩子肯定冻坏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朵朵爸爸跟着一个搜救小组走了快一天,鞋子上全是泥,嗓子喊得发不出声,只能用手势跟队友交流。 有队员发现了几片带血的树叶,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后来仔细检查,才发现是野兔的血,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一点——没人愿意接受最坏的结果。 转机出现在第43个小时。小李操控的无人机在一片隐蔽的草丛上方,捕捉到了微弱的热源。他赶紧喊来附近的搜救队员,指着屏幕说“这里有情况,温度像个小孩”。 队员们跟着“闪电”跑过去,拨开半人高的杂草,终于看到了蜷缩在里面的朵朵——孩子裹着一件小小的外套,怀里还抱着捡到的野果子,小脸冻得通红,看到穿制服的人,小嘴一瘪,哭着喊“妈妈”。民警赶紧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裹住朵朵,从急救包里拿出温好的葡萄糖水,一点点喂给她喝,怕她呛着,动作轻得像捧着易碎的玻璃。 后来大家才知道,朵朵是跟着一只蝴蝶往后山走的,越走越远,天黑后找不到回去的路,就躲进了草丛里。 她记得奶奶说过“冷了就缩起来”,所以一直没敢乱动,还捡了野果子揣在兜里,想等着有人来接她。被找到的时候,孩子除了有点受凉、轻微脱水,身体没大碍,这让所有参与搜救的人都松了口气。 有人说这次救援创造了“世界纪录”,可在参与的人眼里,那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不想放弃的决心。 公安民警熬红的眼睛、志愿者冻裂的双手、村民们送来的热粥、朵朵爸妈撕心裂肺的期盼,这些才是“纪录”里最珍贵的东西。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搜救,是一群陌生人因为一个孩子,拧成一股绳,用坚持和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件事也让更多人明白,儿童安全从来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从公安的快速响应,到志愿者的千里驰援,再到村民的积极配合,每一个环节都没掉链子,才让孩子平安回家。这种跨越地域、不分你我的守护,比任何“纪录”都更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