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的人口。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能影响全球粮食格局的国家,手里必然攥着实打实的产能,中国的粮食家底早就堆得够厚实了。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硬生生站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算下来就是70650万吨,比前一年多收了1109万吨,增产幅度达到1.6%。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增长,要知道中国用的耕地还不到全球的9%,却要养活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能稳住这个产量已经是奇迹级别的存在。 更关键的是人均数据,202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末多了25公斤,达到50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单看这数就知道口粮肯定够吃。 要说这底气在哪,首先得提地里的功夫,这些年国家把耕地看得比啥都重,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守得死死的,还一个劲地搞高标准农田建设。 有了好地还得有好种,现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经突破96%,水稻和小麦的品种自主率更是达到100%,咱们吃的每一碗米饭、每一个馒头,源头都是中国人自己攥在手里的“农业芯片”。 这可不是吹的,内蒙古兴安盟的大豆种植户李晓水最有体会,以前种普通大豆亩产也就三百来斤,2023年用上咱们自主培育的生物育种品种“脉育526”,增产再也不是奢望,这就是良种的力量。 科技给农业托了底,机器换人早就成了种地的新常态,现在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5%,三大主粮更是夸张,小麦机械化率超97%,玉米超91%,水稻也有88%,基本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不用人力。 算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的63.2%,等于种地这件事已经从靠天吃饭变成了靠技术吃饭,就算遇到点小灾小害,单产也能稳住,这才是产量连年增长的关键。 光有当年的收成还不够,得有存粮当压舱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摆在那,全国标准仓房的完好仓容超过7亿吨,比2014年足足多了36%。“十四五”以来新建改造的仓容就超6500万吨,这些粮仓还都是绿色智能的,粮食放里面不容易坏。 每年粮食收购量都稳定在4亿吨以上,2023年秋粮收购更是超2亿吨,创了2016年改革以来的新高。更让人安心的是,36个大中城市的成品粮油储备,随便就能保障15天以上的供应,就算短期断了外部来源,库里的粮也能顶一阵。 有人可能会说大豆进口量都超1亿吨了,对外依存度83%,这会不会是短板,但要分清,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和当饲料,不是咱们天天吃的口粮。 国家早就定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调子,2024年谷物产量65229万吨,增产1.7%,光小麦、水稻这些主粮的产量就足够全国人吃,大豆的缺口影响不到饭碗里的米面。 而且现在生物育种技术也在发力,像抗除草剂、抗虫的大豆品种已经落地,假以时日自给率肯定能提上来。 再回头看开头那话,中国能给全球粮食安全托底,靠的就是自己先把饭碗端稳,这些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南南合作项目里,中国派出去的粮农技术专家占了总人数的60%,帮近30个国家搞农业,这背后都是国内产能过剩的底气。 要是真遇到全球停供的极端情况,咱们只要稍微调整下种植结构,把种大豆的部分地改种主粮,再靠科技提产,完全能补上缺口。 说到底,中国的粮食自给自足不是喊口号,是7亿多吨的年产量堆出来的,是63.2%的科技贡献率撑起来的,是7亿吨的仓容兜住的。那些说“中国缺粮”的论调,要么是没看数据,要么是别有用心。 真到了全球停供那一天,咱们照样能把饭吃饱,这份底气,早就在日复一日的耕地保护、科技攻关和储备建设里攒足了。
中美将在马来西亚举行新的贸易谈判,特朗普仍然软中带硬,他暗示,如果中美关键会晤不
【1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