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媒体:大国应理性, 安世2024年147亿营收中, 东莞工厂贡献118亿,但反制措施对荷兰太过强硬。” 这话听着真让人费解,哪有只谈好处不谈责任的道理?东莞工厂贡献了近八成营收,这说明荷兰企业在华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反过来倒打一耙说反制强硬?天下可没有这样的道理。 荷兰政府用"国家安全"当借口,强行接管了中企安世半导体。这家被中国闻泰科技在2018年合法收购的企业,转眼就成了强权操作的牺牲品。更讽刺的是,法院文件显示美荷双方早就串通好了。 美国直接对荷兰下指令,要求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CEO。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白宫递给海牙的剧本。这种赤裸裸的干预,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公司。它是全球汽车芯片的关键供应商,大众、宝马的电动车都靠它供货。荷兰这么一闹,整个欧洲汽车业都慌了神。 欧洲汽车协会发出警告: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要是中断,几周内欧洲汽车生产线就得停摆。每天损失4000万欧元,这笔账最后还得欧洲消费者来买单。 德国莱茵集团已经把荷兰告上法庭,索赔14亿欧元。说好的煤电厂运营到2035年,荷兰政府说变卦就变卦。这种政策反复,让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 就像去年德国政府强行收购某中资参与的汉堡港码头股份,嘴上说着"不影响合作",转身就收紧控制。西方国家的"契约精神",在利益面前总是这么灵活。 商务部发言人说得在理,美方此举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全球产业链不是玩具,不能任由某些国家随意摆布。欧洲车企已经尝到苦头,ID.3、ID.4车型都在限产。 这场闹剧让我们看清:西方标榜的公平法治,遇到核心利益时薄如蝉翼。市场规则不该是任人打扮的玩偶,契约精神也不能成为选择性的工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媒体:大国应理性, 安世2024年147亿营收中, 东莞工厂贡献118亿,但
静静香吖
2025-10-20 00:19:30
0
阅读:119
水果啦啦
跟强盗谈契约精神,荷兰清朝时期就抢夺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