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吴石将军在马场町就义后, 组织上又派出了另外一位不得了的人物 他是中共隐蔽战线最高级别的潜伏者,同时是唯一一位终生都奉献在隐蔽战线的党员。 他就是当时任国民党中将参谋的徐会之! 吴石将军牺牲那年,台湾岛内的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马场町的枪声还没散去,又有一位神秘人物悄然渡海赴台。这个人就是徐会之——国民党政工系统中的中将大佬,却是中共潜伏最深的谍报人员。 1901年徐会之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普通家庭,青年时代就展现非凡抱负。1924年,他由董必武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徐向前、贺衷寒、宋希濂成为同学。在黄埔,他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却鲜有人知晓这个身份。 从黄埔毕业后,徐会之任连队党代表,参加东征战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徐会之被迫离开部队,开始流亡生活。他随后追随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成为“黄埔革命同学会”的核心人物,公开反蒋。 1931年,邓演达被捕遇害,徐会之等二十余人也被押往南京受训。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没有杀他,反而启用他为国民党服务。从此,徐会之开始了在国民党内长达十八年的潜伏生涯。 抗战爆发后,徐会之凭借过人才能一路晋升。他撰写的《民众训练须知》成为全民抗战动员的纲领性文件。他与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并称国民党政工“四大干将”,官至军委会政治部第二厅中将厅长,却始终心向光明。 在担任汉口特别市市长期间,徐会之多方掩护中共地下工作人员。中共武汉党组织的地下负责人程维黄长期住在他家,中共武汉城运工作部长曾惇也多次出入徐家。这种胆大心细的作风,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智慧!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徐会本可在重庆迎接解放,却接受了更危险的任务——赴台从事情报工作。 临行前,他对夫人刘先知说:“他要去执行一项特别任务……即使是献身也是值得的。”当被问何时再见,他答道:“胜利的那一天,就是我们见面的那一天,也许那天你带着家乡黄土和鲜花放在我墓前……” 这些话成了他留给亲人最后的告白。 1950年3月,徐会之经香港转赴台湾。此时岛上白色恐怖弥漫,吴石等人刚刚遇害。徐会之不可能不清楚等待他的是什么,却依然义无反顾。 到台后不久,徐会之身份暴露被捕。国民党有关部门最初判其15年徒刑,上报蒋介石后,蒋勃然大怒,亲批“立即枪决也”。 1951年11月18日或12月19日(不同资料记载有出入),徐会之在台北牺牲。这位中共“谍王”的生命定格在50岁,至死都没有看到他所期盼的“胜利的那一天”。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徐会之的身份长期不为人知。国共双方对此事都秘而不宣,直到1985年,国家民政部才追认徐会之为革命烈士,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终于得见天日。 前国家主席董必武称徐会之将军为“中共谍王”,周恩来总理在弥留之际仍嘱咐“不要忘记台湾的老朋友”,其中应该就包括徐会之这样的无名英雄。 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上,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的塑像面东而立,静望着他们献身的土地。而徐会之的名字,同样应当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这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勋永垂不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被执行死刑前,他突然笑着转头,开心的看着朱枫,陈宝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