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延7年,中方回应: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 这事儿说

运赛过去 2025-10-18 23:51:01

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延7年,中方回应: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 这事儿说起来挺窝火的,中国想在伦敦建个新使馆,本来是件正常的外交地产交易,结果被英国那边卡了七年,层层拖延到现在还没个准信儿。咱们先捋捋来龙去脉。早在2018年,中国政府花了2.56亿英镑,从英国皇家铸币公司手里买下了伦敦东区的皇家铸币厂旧址。这块地就在泰晤士河边上,离伦敦塔也就几步路,占地五万多平方米,位置绝佳。英国政府当时也没多事儿,直接点头同意了,文件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说这是合法的使馆用地交易。谁成想,这之后的设计方案一提交,就陷进了泥潭里。 项目规划本来挺靠谱的。中方团队请了专业建筑师,方案里办公楼、员工宿舍、地下停车场啥的都考虑周全,还加了绿色环保元素,比如太阳能板和雨水回收系统,符合英国的城乡规划法1990条款。申请材料一大摞,环境评估、社区影响报告全齐活儿,当地规划师协会和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都给过初步认可,说这方案高质量,没毛病。可问题出在哪儿呢?反对声浪起来了。伦敦东区的一些居民觉得这大楼太大了,会挡住河景,影响街区风貌。接着,一帮在英的香港反对派也掺和进来,他们天天上街喊口号,说建这个使馆会加强大陆影响力。还有英国议员在议会里跳脚,扯什么安全隐患,担心里面藏间谍设备。美国那边也没闲着,据报道,白宫顾问通过电话给英国外交部施压,说这地块太靠近敏感区域了,得再想想。结果呢,这些零零散散的反对声,就被英国政府当借口,一拖再拖。 七年啊,搁谁身上都得急眼。从2021年开始,审批就卡壳了。原计划2024年9月9日出结果,英国住房、社区和地方政府事务部突然说,设计图纸上有大片灰色区域涂黑了,得解释清楚,就推到10月21日。中方赶紧补材料,解释那是涉密部分,按国际外交惯例不能全公开。可好家伙,没过几天,又来一出,10月17日宣布再延到12月10日。理由还是老一套,材料不够详尽,需要进一步审查。说白了,这哪是审查,分明是找茬儿。英国国内媒体炒得热火朝天,BBC和卫报天天报道,说这是“超级使馆”,占地广、设施全,搞得跟军事堡垒似的。其实呢,这规模在全球使馆里算正常,法国和美国的使馆都比这大多了。英国自己建使馆的时候也没见这么纠结。 中方这边忍了七年,沟通了多少轮?外交部和驻英使馆没少飞伦敦磋商,材料补了一遍又一遍,诚意拉满。可英国呢?一边拖,一边还倒打一耙。2024年,英国驻华使馆老化严重,断水断电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英外交大臣大卫·拉米直接给中方打电话催进度,说快点批他们的重建计划。可笑的是,他们自己卡着中方的项目,还想中方速战速决。这双标玩得溜啊。10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直球回应彭博社记者的提问。他说,我们对这事儿严重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了七年,近期中英多轮谈,中方最大诚意和耐心都拿出来了。英方呢?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老用各种理由拖审批,还乱加条件,把行政事儿政治化。这跟他们承诺改善中英关系的表态完全对不上号。林剑最后敦促英方立即履行义务,兑现承诺,不然后果自负。这话说得重,但搁谁都得这么说,七年耐心不是白耗的。 英国那边反应也不软。首相府发言人赶紧跳出来,站在唐宁街10号门前表态,说延期不是政治动机,而是法律程序复杂,得一步步来。住房大臣史提夫·里德亲自签的文件,说材料里灰色部分太多,审查得仔细。英媒还挖出点事儿,说中国方案里地下室面积大,宿舍能住两百人,他们担心这是情报中心啥的。其实,这纯属捕风捉影。国际惯例,使馆地下设施本就涉密,英国自己使馆不也一样?再说了,2018年交易时,他们自己同意的,现在翻脸不认账,信誉哪儿去了?中方驻英使馆发言人也发声明,重申方案合规,敦促英方别再拖。9月份就说过,英国政府早同意了用地,设计符合本地法规,专家都认可了,够信息了,该批就批。 这事儿闹到现在,争端升级了。10月18日,英国媒体报道,中国警告如果不批,会面临后果。英方反呛,说不承认任何强制承诺,一切按法律走。双边关系本来就敏感,中英贸易额去年超千亿英镑,合作领域广,可这使馆项目卡着,影响不小。想想看,使馆是外交窗口,老楼用着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人员安全也成问题。英国自己使馆在北京也老旧,他们急着重建,中方其实没卡着,早沟通了。但互惠原则得对等,你拖我,我凭啥不拖?这不是赌气,是基本公平。

0 阅读:8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