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美国电话中国 10月18日上午,美国终于等不及了,主动打电话和中国进行沟通交流,希望落实两国领导人历次通话重要共识,就双边经贸关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坦诚、深入、建设性交流。 美国这次主动联系,看着像是“沟通”,但其实更像是“求稳”。很多人可能会好奇,美国不是一直都很强硬吗?怎么突然就开始主动找中国谈话了? 其实这事要放在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下来看才清楚。从2022年开始,两国高层就已经开始进行多轮通话和会面,尤其在经贸领域,大家都知道中美之间有不少老账新账。 这次美国财政部副部长亲自打电话来,说明他们希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至少在经济层面能求得一份稳定。 说白了,美国现在面临的外部压力不小,内部挑战也够它头疼。一边是持续高通胀和联邦政府频临关门的财政问题,另一边是全球供应链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稳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毕竟,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镇和消费大市场,美国企业和资本对这边的依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种主动沟通的行为,其实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一个务实判断。更有意思的是,这次通话虽然是美方主动,但通话内容却十分“老实”。 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调门,而是强调坦诚、深入、建设性的交流。这也说明,他们并不想把事情搞得更僵。可能很多人会想,是不是美国软了? 其实不是软,而是现实让他们不得不低头。毕竟现在全球都在讲供应链安全、产业链韧性,谁都知道脱钩断链是个代价巨大的事情。 企业不愿意,资本不答应,美国政府也清楚不能一意孤行。中方在这方面就显得更有耐心,也更有战略定力。 不管别人怎么变,中国坚持自己的节奏,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从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进博会来看。 越来越多的外企还是愿意来中国找机会。说明大家还是看好中国这个市场,而不是被某些国家的“脱钩论”吓退。 回过头来看这次电话,其实也可以当作是一种信号释放。美国一方面想继续对中国施加压力,比如搞所谓的“限制投资”或者“出口管制”,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通过对话来缓解紧张气氛。 这种“打一巴掌给颗糖”的操作,其实早就不新鲜了。问题是,中国不是吃这一套的,也早就看透了这种套路。所以中国的回应不会草率,但也不会回避。该谈就谈,不怕事也不惹事。 很多老百姓可能会觉得这些国家之间的来往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口袋里的钱。 比如说,一个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就会影响一个行业的出口订单,再影响到就业和收入。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在经贸关系上保持理性和稳定。不是怕谁,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说到底,这通电话不是一次简单的沟通,而是一次战略博弈中的小动作。美国主动联系,说明他们在某些问题上已经转变态度; 中国冷静回应,体现的是成熟和自信。中美之间的事不会一通电话就能解决,但每一次对话都是在为更大的图景铺路。这场游戏还会继续,但谁更有耐心,谁就更有主动权。 美国这次不等了,主动打电话,正说明了他们已经意识到一个现实:想走得远,还得回到桌面上来谈。 参考资料:中美经贸牵头人视频通话,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 2025-10-18 10:49·直新闻
赵少康这话够狠!投票刚结束就火力全开,直戳“内参民调”的猫腻,连朱立伦、黄健
【2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