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公告 2026-2027 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对于泛插电式混合动力满足购置税减半优惠条件进行了规定,这里面有几段故事,和大家分享:
首先,政府钱不够了,新能源汽车已经要从政府引导向市场竞争转变,补贴逐步退坡和补贴高质量发展,这是第一步的源头。
草案一年多前就开始核心主机厂参与研究讨论了。其中,电耗指标没有变,亏电油耗指标,也就是“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的指标发生过变化。最早的建议的亏电油耗/对应限值,是60%。大部分车型可以满足,但是大型车+大电池+增程的车型比较难满足。
有一些比较老实的企业,为此将原来的大型车增程方案,改成了单挡PHEV方案以降低法规油耗。这和廉价单档PHEV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只是为了改善油耗的目的而已,电机、电池是按照增程的标准配的。
还有一些自主企业,则通过各种途径反向向国家建议,不要干扰企业自主技术选择权。
我作为行业协会的成员,尽管我们的技术政策更接近以前者。但是在行业协会讨论的时候,我支持后者的建议逻辑,理由是对于纯电和纯燃油车,法规油耗的体现性很强,但是对于泛插电,尤其是增程式,使用环境对于实际能耗模式与排放的影响非常大。
假设一辆同样是40度电的泛插电式汽车,A车比B车法规亏电油耗高0.3L/100公里,但是A车由于能量模式和动力保障更加平衡,保电能力很强,在真实世界中用户可以放心用电,实际用户的用电里程比例可以达到75%以上,甚至90%以上。而另一家保电能力不行,亏电性能极差,在真实世界中的用电比例只有35%。那么亏电油耗差异的0.3L还有意义吗?所以未来法规的趋势应当是关注真实事件的油耗电耗比,然后兼顾亏电油耗表现,真实体现泛PHEV的价值。
基于这个大原则,在协会反馈和政府的智库机构反馈相关意见的时候,我的观点就是不要过度苛责,而且增程目前的优势场景就是大型豪华车型,所以不应该因为政策影响干预技术决策。后续应该也是因为类似的意见,所以最终以阶梯式的70%和75%调整了限值。
所以总结来说,这次的技术要求讨论比较充分,各家企业都做好的准备,符合技术引导的大的趋势背景,所以属于稳健提升的状态,平顺化实现政策补贴逐步退坡的政策意图,所以在大家的感受来说,变化不会太大,就是补贴金额的事情,企业会接棒。
其次,这预示着对于混动的能耗与碳排放管理,未来的政策管理方式,需要重新洗牌。我的定义就是25-26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所依赖的理论模型,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行业研究人员在努力影响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