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在我们中国,电商彻底干趴了实体店?这么说吧,同样的东西,网上卖300,实体店卖800,就问你买谁的?欧美国家的人,有大把时间逛商场,而我国有很多人一天工作超10小时,动不动就是996、白加黑,哪有时间逛实体店? 实体店的衰退不单单是因为电商的崛起,它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市场变化,如今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价格速度。所谓的“线上打败线下”其实只是表面现象,背后隐藏的复杂因素值得关注。 首先,中国的“新基建”推动了物流网络的飞速发展。快递如今可以送到偏远地区,城市中的小时达服务让购物变得极为高效,购物十分的便利。 其次,移动支付的普及,那真是把这波转型给推得飞快,妥妥的催化剂角色,你看现在不管是在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还是在老家农村的小卖部,想买点啥根本不用带钱包,掏出手机 “嘀嗒” 扫一下,钱就付完了,很方便。 但欧美那边与我们却截然相反,他们现在还是在使用老旧的方式付钱,咱们中国的支付系统又快又好用,消费者不管是在路边买个早点,还是在网上买件衣服,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完成交易。 这样一来,想买东西的时候也不用纠结付不了钱,交易成功的概率自然就大大提高了,现在这套这么高效的消费体系,直接把传统实体店的老玩法给比得过时了。 去实体店买东西,先得在货架上翻来翻去挑商品,好不容易选好了,还得排老长的队付钱,整个流程又慢又麻烦,根本跟不上现在人想买东西就图个省事的需求。 消费者又不傻,心里都门儿清,实体店那高得吓人的房租、店员工资还有各种运营开销,最后不都得算在商品价格里,让他们来买单。 电商通过与工厂直接对接,减少中间商,价格看似便宜,但实际上它们也有自己的成本。于是,网购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开盲盒”游戏,商家的宣传图片光鲜亮丽,但实际收到的商品往往与想象大相径庭。 可与此同时啊,消费者也慢慢变成 “时间的囚徒” 了,根本没多少空闲工夫,中国平均每一个人的工作时间大概都在将近五十个小时,而欧美那边比我们整整少了二十个小时。 现在 “996” 都成了好多人的日常,每天下班回家都累得不想动了,根本没有那闲心去商场慢慢逛,而电商平台 24 小时都开门,不管是凌晨加班完,还是午休那一会儿,想下单随时都能弄,正好戳中了他们的需求。 当效率达到极致后,消费者对真实体验和情感关怀的渴望却越来越强,未来的赢家将不再是单纯依赖低价或展示的商家,而是那些能在效率和顾客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的商家。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爆个料:看到红米K90真机了,绝对不是网上这样,虽然长得跟小米17很像,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