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28日,吉林省通榆县农民张发,伙同另外两人,悄悄来到了兴隆山一处旧庙遗址。当地人管这片地方叫“公主泡子”,地势本就低洼,又恰逢雨季,土地泥泞不堪,挖掘异常艰难。 1982年7月,吉林通榆县公安局的吉普车,停在兴隆山旧庙遗址前。 车下泥坑里,是散落的龙凤银饰。 一旁站着的三个农民张发、王二、李三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花三天刨开的“宝墓”,竟是座被封存240年的清代固伦公主陵。 通榆县蹲在科尔沁草原边缘,清代属科尔沁左翼中旗领地。 这里流传着“公主泡子”的说法。 因地势低洼,雨季积水成潭,当地人传是公主陵寝的“灵气”聚成。 1982年,张发三人盯上了这片“风水宝地”:“老辈说地下有宝贝,咱挖挖看。” 6月28日,三人踩着齐踝深的泥,扛着铁锹铁镐钻进旧庙遗址。 头天挖到后半夜,铁锹头磕到硬物,青砖! 可雨越下越大,泥里刨砖费劲,三人只得收工。 次日清晨,他们带着干粮再来,刚挖开表层腐土,青砖墙基露了出来。 村民围过来看热闹,张发急了,抄起七节钢鞭“唰唰”乱舞,人群悻悻散去。 青砖下,是座坍塌的古墓。 墓室早被淤泥填满,棺椁泡在水里,霉味熏得人睁不开眼。 三人挽起裤腿跳进去,摸索着捞金银,金簪子、银镯子、镶玉的冠饰。 只要是能带走的都塞进布包,烂绸缎、朽骨头随手扔。 第三天收工时,墓室已被掏空,只剩几截残砖和几片染泥的龙纹袍角。 7月3日,吉林省文物局与公安厅的联合专案组赶到。 此时,眼前的景象让专家倒吸冷气。 两个4米宽、5米长的盗坑里,白骨与棺材板混着碎砖,半幅绣凤的绸缎浸在水洼里。 “这是清代高等级墓葬。” 考古队长蹲在坑边,看着砖墙残迹,“围墙长90米、宽40米,南门后还有享殿基址,按清制,外藩公主陵寝配殿规制等同亲王。” 更关键的是,小墓坑里清理出几件龙凤纹银饰,工艺精细,绝非普通民墓所有。 但最让专家揪心的,是文物的损毁。 265件追缴回的器物里,过半是碎银、残玉。 熔化的金块、剪断的金链,根本无法复原。 “最可惜的是那顶金冠饰,龙纹还剩半只爪子,能看出是固伦级别的规制。” 参与清理的考古员老陈说,“盗墓贼不懂,他们毁的不是‘破铜烂铁’,是能说清公主生平的钥匙。” 墓主是谁? 专家们翻遍清宫档案、地方县志,最终锁定三位可能。 第一位,固伦纯禧公主。 康熙十年生,恭亲王常宁长女,康熙帝接入宫中抚养,封和硕纯禧公主,后晋固伦。 1741年去世,葬于科尔沁额驸领地,与“公主泡子”属同一旗界。 第二位,和硕淑慎公主。 废太子允礽第六女,雍正四年封和硕公主,下嫁科尔沁观音保。 但她在1784年去世,晚于纯禧公主43年,且墓中出土的乾隆通宝最晚到乾隆六年,时间对不上。 第三位,固伦和敬公主。 乾隆帝第三女,孝贤皇后所生,下嫁科尔沁色布腾巴勒珠尔。 但她葬在北京东郊,科尔沁仅建衣冠冢,且享殿规制不符。 “关键在享殿。” 杜家骥教授翻着《清会典》,“清初固伦公主陵寝配殿规制等同亲王,和硕公主则降一级。现场基址显示,这座陵的配殿是亲王级,墓主必是固伦公主。” 再结合死亡时间。 纯禧公主乾隆六年去世,与铜钱年代吻合,答案呼之欲出,墓主正是固伦纯禧公主。 固伦纯禧公主的一生,本可补全清代公主外嫁蒙古的政治图景。 她是康熙帝的养女,虽非亲生,却享尽荣宠。 下嫁时,康熙帝特赐“金册金宝”,规格超常规。 与额驸班第恩爱,雍正朝还接她回京小住。 乾隆六年病逝,灵柩从京城运回科尔沁,走了三个月。 她的陵墓,本是研究清东北葬俗的活标本。 青砖墓室、龙纹冠饰、丝织品残片,都在诉说一位公主从京城到草原的一生。 可盗墓贼的三铲子,让这些信息永远残缺。 我们再也无法知道,她的凤冠上嵌了多少颗东珠,她的嫁衣绣了几种牡丹,她的陪葬品里有没有母亲留下的银锁。 三个盗墓贼最后被判了刑,追缴的文物进了博物馆,但有些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就像那座被刨开的古墓,它曾安静躺了240年,等一个懂它的人。 却被三个贪心的人,用铁锹和钢鞭,撕成了碎片。 历史最残酷的地方,不是它会消失,是我们亲手毁了它,却连句“对不起”都来不及说! 主要信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主坟:庄敬和硕公主、澎湃新闻——讲座|杜家骥:清朝皇室为何喜欢跨族联姻、百度百科——固伦纯禧公主)
“这就侵权了!”,吉林白城,一大爷进店点了碗面,要了瓶白酒,一瓶喝完又要了一瓶,
【304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