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廖化,出身官宦之家,最初是关羽主簿。关羽兵败被杀后,他被迫降吴,但心系蜀

炎左吖吖 2025-10-16 11:53:10

三国名将廖化,出身官宦之家,最初是关羽主簿。关羽兵败被杀后,他被迫降吴,但心系蜀汉,竟上演了一出“诈死”大戏。他逼真地伪造死亡,让众人信以为真,而后携老母昼夜西行。恰逢刘备东征,在秭归相遇,就此回归蜀汉怀抱,这份对旧主的忠诚和对孝道的坚守令人钦佩。 公元219年,当麦城的烽火熄灭,当关羽的头颅被快马送往洛阳,天下人都在说“关氏败矣”。 可谁能想到,那个曾跟着关羽在荆州牧府管文书的廖化,没跟着主公赴死,反而在东吴的土地上,用十年时间,走完了一场比“千里走单骑”更隐忍的忠义之旅。 廖化本是荆州襄阳的官宦子弟,祖上世代在沔南有头有脸。 二十来岁入蜀,在关羽帐下当主簿。 这差事看似文弱,实则要替主公管着大小事务,既要懂笔墨,更要知人心。 关羽北伐襄樊那会,廖化跟着调兵遣将,看着水淹七军的捷报飞传,听着“关云长威震华夏”的赞誉,只觉跟着明主,前程一片敞亮。 谁承想风云突变。 东吴背刺,吕蒙白衣渡江,荆州各城像被抽了骨的软柿子,说丢就丢。 廖化跟着关羽退守麦城,眼见粮草渐尽,突围时又折了关平、赵累,最后被潘璋的部将马忠擒了。 按说,降将里多的是苟且偷生的,可廖化偏不。 他盯着东吴的旗号,心里想的却还是“还汉”。 有人要问:“既然被俘,何苦折腾?” 可廖化是关羽旧部,当年关羽降曹,挂印封金也要寻兄,这根“忠义”的弦,在廖化心里绷得更紧。 他若真降了东吴,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关羽?如何对得起“荆州主簿”的名节? 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装死。 但是,怎么装? 还必须得骗过所有监视的人。 他先是茶饭不思,形容枯槁,整日在营里唉声叹气,活像个被断了魂的人。 接着买通几个小兵,散布“廖化染恶疾,恐传染军中”的消息。 东吴将领见他没了用处,又怕惹麻烦,便松了监管。 廖化瞅准机会,裹着草席装成尸体,让亲信悄悄运出营寨。 等出了东吴地界,他立刻爬起来,背着老母亲,一路昼伏夜出,往蜀汉的方向赶。 这一路有多难? 长江天险不好渡,山越劫道常出没,母子俩饿了啃冷馍,渴了喝溪水,走了整整三年,直到公元222年,才在秭归遇上率军伐吴的刘备。 当刘备看见这个衣衫褴褛、扶着老母的旧部,当场红了眼眶。 “我以为你死了,没想到你比我还先到了!” 刘备这人也够义气,没亏待他。 廖化刚到,就被任命为宜都太守,跟着刘备打夷陵。 虽说这场火攻大败,廖化也跟着败军回了益州,但他的忠义,早就在蜀汉传开了。 后来刘禅继位,廖化一步步往上走。 右车骑将军,封中乡侯,最终成了蜀汉后期独当一面的大将。 他这人打仗一点都不含糊。 曾率部击溃南安太守游奕,阵斩广魏太守王赟,战功簿上写满了“果烈”二字。 可比起冲锋陷阵,更难得的是他的清醒。 姜维连年北伐,蜀汉国力越打越虚,廖化不止一次劝:“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咱们连年征战,百姓累,国库空,这样下去要出乱子的。” 可姜维不听,他也只能尽自己的本分,跟着出征,尽量少折损兵力。 公元263年,蜀汉亡了。 廖化作为降臣,被押往洛阳。 那一年他已经七十多岁,头发全白了,可腰板还是直的。 路上有人笑他:“一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 他却笑着说:“我是蜀汉的臣子,就算死,也得朝着成都的方向走。” 走到半道,他到底没熬住。 这位从关羽帐下走出来的老将,最终没能回到故土,却用一生,把“忠义”二字刻进了史书。 后世有人说廖化“晚节不保”,可他们忘了当关羽败亡时,多少降将换了门庭,当东吴优渥相待时,多少人乐不思蜀。 虽然,廖化从没演过“过五关斩六将”的戏码,去用十年装死、千里归蜀、一生守节,活成了更真实的忠义。 老话说的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廖化或许不是三国最耀眼的将星,却是那根扎在最硬土地里的老树根。 平时不显山露水,一到风雨飘摇时,才知道他有多稳。 前有何进、勾践,后有张飞、廖化。 历史记住了他,不是因为他杀了多少敌,而是因为他用一辈子证明:“有些东西,比性命更重。”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廖化)

0 阅读:58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