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ProjectSyndicate》文章:为何稀土会成为中国的

吃拉面的老毛 2025-10-16 02:42:31

10月15日,《Project Syndicate 》文章:为何稀土会成为中国的“王牌”,美国的正确应对之道应该是什么?

中国将稀土资源作为地缘政治工具使用,已成为中美贸易谈判中的重大争议焦点。这些关键材料,尤其是制造高性能磁体所需的稀土,对电动车、风力涡轮机、工业机器人和先进武器都至关重要。

中国精准命中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命脉,美国军工面临重大冲击,高达78%的美国武器系统的核心性能都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美国军工民用双双遭遇“卡脖子”。西方发现中国不是苏联,西方可以对地缘政治对手实施出口管制而不必担心报复的日子已经结束。

美国正竭力寻找替代供应来源。7月,美国国防部宣布一项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用以支持MP Materials公司——美国稀土项目的核心企业。

日本的经历是一个警示。

2010年,中日在钓鱼岛的海上对峙后,中国突然切断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此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投资澳大利亚生产商Lynas Rare Earths,推动国内回收与替代技术的研发,与中国磁体制造商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并建立战略储备以缓冲未来的供应冲击。

十多年过去,日本依然有超过8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

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并非偶然,也难以撼动。中国的优势不在于囤积原材料,而在于其在精炼、加工和大规模生产方面的工业能力。如今,中国掌握着全球85%至90%的稀土精炼产能,并生产全球约90%的高性能稀土磁体,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垂直整合稀土供应链的国家——从矿山开采到化学分离再到磁体制造。

这种制造优势不仅赋予中国工业领先地位,也构筑了技术护城河。

1950年至2018年间,中国在稀土领域申请了超过2.5万项专利,是美国的两倍多。几十年来在复杂稀土化学和冶金工艺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使西方企业难以复制。

此外,2023年12月,中国政府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全面禁止稀土提取、分离和磁体制造相关技术的出口。

2002年,加利福尼亚的山口稀土矿因有毒废料泄漏被迫停止精炼业务。重要的是,稀土的“卡脖子”环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演进而变化。中国深谙此理,耐心等待着西方对稀土磁体的依赖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而成倍增长——电动车和风力涡轮机需求的暴涨正是关键驱动力。

然而,多年来,美国想逐步“脱钩”,并限制关键技术对中国的流动。自特朗普政府时期起,美国的策略一直是将中国领先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并收紧尖端芯片出口控制。这些措施最初确实重创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放缓了中国AI的发展,但后来反而激励了中国加速自主研发,催生了像华为这样的民族科技巨头。美国不仅没有增强对中国的战略杠杆,反而在削弱它。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损失数十亿美元收入,更意味着失去对美国以外最重要AI生态的影响力。

正如即将卸任的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在2024年12月承认的那样:“试图阻止中国进步是徒劳的。” 中方愿同各国加强出口管制交流

0 阅读:42
吃拉面的老毛

吃拉面的老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