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找韩国帮忙造军舰,本以为能补上自家造船业的大窟窿,中方一记重拳砸向韩造船巨头。 按照外媒的说法,这记反制重拳几乎砸碎了美国海军想要重现辉煌的“最后努力”。 美国造船业现在的确有着“大窟窿”,但不是他们不想自己造,是真的造不动了。二战时美国造船业还能造全球一半的船,可现在全球商船市场份额只剩0.04%,连千分之一都不到。造军舰更是慢得离谱,“星座”级护卫舰原计划早该服役,结果推迟了3年还没影;“肯尼迪”号航母服役时间一推再推,新一代核潜艇更是直接从30年代中期拖到了40年代初。 更愁人的是维修都要排队,“杜鲁门”号航母撞坏了想修,得等两年才能进船坞;有艘核潜艇从2015年就等着保养,泡在水里9年才轮到开工。 为啥这么拉胯?工人不够、厂房老旧、供应链还乱。美国造舰厂里的熟练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行;那些几十年的老船坞,设备早就跟不上了,想升级又没钱。最关键的是成本高得吓人,美国造一艘小型集装箱船要3.33亿美元,中国造同款才5500万美元,差了整整六倍。美国海军想把舰队规模扩到381艘,可现在只有295艘,自己造根本赶不上退役速度,只能找外人帮忙。 韩国就是这时候被美国当成了“救命稻草”。韩国造船业排全球第二,现代重工的蔚山船厂一年能造全球10%的船,造宙斯盾驱逐舰的速度更是美国的三倍,费用却只要一半。韩国还帮美国修过补给舰,收购了美国费城造船厂,砸50亿美元升级想扩产能,打算把年产量从不到两艘提到20艘。美国议员都开始改法律,想绕开“美军舰艇必须本土造”的老规矩,让韩国帮着造驱逐舰,自己专心造核航母、核潜艇这些核心装备,算盘打得噼啪响。 可美国刚觉得看到希望,中方的反制就来了,直接盯上了韩国造船巨头韩华海洋。这可不是随便找个由头,韩华海洋之前帮美国搞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帮着美国对中国船舶征高额入港费,摆明了跟着美国打压咱们。中方直接下了禁令:国内所有企业和个人,都不能跟被制裁的韩华海洋做交易、搞合作。 这记重拳看着打在韩国企业身上,实则精准戳中了美国的“软肋”——韩国造船业压根离不了中国的材料。韩国每年要从中国买104亿美元的钢铁,快占它钢铁进口的一半了,其中70%都用在造船上,像韩华、现代这些大厂,五分之一的船用钢板都来自中国。中国钢板不仅便宜,比韩国本土的还低10%到20%,质量还靠谱,造军舰的硬钢板更是少不了。 更没替代的是高端材料,军舰上的永磁电机得用稀土做,韩国70%的船舶永磁电机都依赖中国稀土,这东西别的国家要么没有,要么提纯技术不行,根本供不上。现在中方一禁止交易,韩华海洋立马就慌了,钢板断供、稀土没着落,就算拿到美国的军舰订单,也只能对着空船坞发呆。费城造船厂的升级计划喊得震天响,没材料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美国的“最后努力”就这么卡壳了。本来指望韩国帮着补产能,现代重工一年能造5艘宙斯盾驱逐舰,美国自己才造不了2艘,这下韩国也掉了链子,哪还有多余的船给美国?更要命的是,美国想让本土船厂集中精力造核航母,可配套的很多零件也得靠供应链,现在连盟友的船厂都缺材料,整个造舰计划全乱了套。 有人说韩国不能找别人买材料吗?还真难。日本的钢板是不错,但量少还贵,根本填不上中国留下的缺口;欧洲的材料运过来不仅成本涨三成,交货还得等半年,军舰建造哪等得起?美国自己的钢铁厂早就产能不足,连民用船舶的钢板都得进口,更别说满足军舰的高标准要求了。 这下美国算是彻底没招了。自己的造船业积重难返,想靠盟友又被掐了材料供应,所谓的“重现辉煌”成了泡影。其实核心问题很简单,美国总想着靠别人补自己的短板,却忘了造船这种重产业,得有完整的供应链撑着。中国手里的不是普通材料,是整个造船业的“粮食”,没了“粮食”,再厉害的船厂也造不出船。 外媒说这记重拳砸碎了美国的最后努力,一点不假。美国本来就只剩韩国这根“救命稻草”,现在稻草断了,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方案。海军舰艇数量被中国反超,造舰速度还跟不上,所谓的海上霸权,怕是要一点点被磨掉了。这就像想盖房子却没水泥,就算找来再好的工匠,也只能对着钢筋叹气。
杀猴儆鸡!中方亮出“相互确保摧毁”底牌,逼美西方不敢妄动美国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13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