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那么到底是中国先解决光刻机,还是美国先解决稀土。答案很简单。 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先了解为啥会出现“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的局面?美国不卖光刻机,根本原因是想卡中国的脖子。光刻机这东西可不是普通机器,是造芯片的“核心产房”,尤其是能造7纳米以下高端芯片的EUV光刻机,全球现在几乎只有荷兰ASML能造,但ASML的核心技术、零部件都得靠美国点头才能出口。 美国怕中国掌握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后,在手机、AI、军工这些关键领域赶上甚至超过他们,所以从2022年就开始加码限制,不仅EUV光刻机不让卖,连能造中高端芯片的DUV光刻机也层层设卡,就是想把中国半导体产业困在低端领域。 中国不卖稀土,则是对这种技术封锁的合理反制,更是保护自己的战略家底。中国不仅稀土储量占全球38%,更关键的是掌握着90%以上的深加工技术——原矿挖出来只是第一步,得经过复杂的分离提纯,才能变成能用的高端材料,这步技术中国已经钻研了四十多年。 2025年10月刚出的新规,连稀土开采、分离的技术资料都不让随便出口了,就是怕别人抄作业。毕竟美国、欧洲的高科技产业,从F-35战斗机的发动机到特斯拉的电机,都得靠中国的稀土材料,限制出口就是攥住了他们的“供应链命门”。 现在回到核心问题:到底谁先解决难题?答案很明确——中国先解决光刻机,美国想搞定稀土产业链还差得远。 先看中国的光刻机突破有多实在。光刻机难是难,但它的研发有明确的“台阶”可走,不是一步登天的事。上海微电子早就造出了90纳米的光刻机,2025年又传来好消息,28纳米的DUV光刻机已经通过验证,中芯国际正在用它测试生产7纳米芯片。 可能有人不懂这些数字,打个比方:90纳米的光刻机好比能造“老年机芯片”,28纳米就能造“智能手机基础芯片”,再通过“多重曝光”技术,相当于用普通相机拍多张照片合成高清图,还能挤出5纳米的芯片来,虽然成本高点,但能满足大部分高端需求。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一年要消耗全球一半的芯片,光刻机造出来不愁没人用,用的过程中就能不断改进技术。业内估算,从28纳米到能造顶尖芯片的EUV光刻机,顶多再用5到7年。 美国解决稀土问题可就没这么顺了。美国不是没有稀土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一年能挖3万吨稀土原矿,但尴尬的是,他们挖出来的原矿90%还得运到中国加工。为啥自己不加工?因为这活儿看似是化工活,实则藏着“老手艺”。稀土分离要把17种性质相近的金属拆开,纯度得达到99.9999%(业内叫6N级),差一点就没法用在高端设备上。 中国工人凭经验调的萃取剂比例、控制的温度,这些“窍门”写不进专利里,美国学都学不来。美国最牛的MPMaterials公司,计划2026年才建成轻稀土分离厂,重稀土分离要等到2030年试点,想建完整产业链得熬到2035年。更头疼的是成本,美国造的钕铁硼磁体比中国贵45%,特斯拉这些企业根本不愿意用,没有市场支撑,这条产业链很难活下去。 还有个关键差异:中国的光刻机有“替代方案”,美国的稀土却没那么容易找替补。中国用DUV光刻机的多重曝光技术,能暂时绕过对EUV的依赖,先满足手机、汽车的芯片需求;可美国找了好几年稀土替代品,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搞的无稀土永磁体,磁性能只有中国钕铁硼的30%,热稳定性还差,装在汽车上跑长途都容易出问题,商业化至少要等8年。 背后的产业生态差距更明显。中国为了光刻机,搞了“大基金”专门砸钱,把光学镜头、精密机械、控制软件的企业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设备-材料-芯片”的协同团队;美国的稀土项目全靠国防部补贴撑着,企业没动力长期投入,而且建分离厂要处理有毒废水,美国民众抗议不断,环保审批就得耗好几年。 这么一对比就清楚了:中国的光刻机是“爬楼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看得见明确的终点;美国的稀土产业链是“搭积木”,缺零件、缺手艺、还缺市场,光搭个架子就得十几年。所以答案很简单,中国肯定先解决光刻机问题,美国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还得再等上一代人的时间。
中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那么到底是中国先解决光刻机,还是
史之春
2025-10-15 19:41:40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