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的报道:美前驻华大使不装了;凭啥和中国组G2划“势力范围”。日前,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在接受美国媒体NBC采访时称:“在我看来,美国和中国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大国。但如果加上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和印度,我们携手合作,在世界舞台共同遏制中国,就会强大得多。” 伯恩斯在撒谎。作为2021年到2024年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所谓“携手合作遏制中国”根本不是什么新鲜提议,而是美国和这几个国家、地区已经干了十几年的老本行,现在拿出来说,更像在给自己的霸权焦虑找台阶下。 2022年5月拜登在日本东京敲锣打鼓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当场站台,澳大利亚第一时间跟进加入,这个号称涵盖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的框架,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冲着中国来的,美方后来也直白承认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可这框架搞到2023年底,贸易谈判直接卡住了,印度干脆以“看不到好处”为由退出了贸易支柱谈判,成了唯一一个不参加全领域谈判的成员国,所谓的“携手”从一开始就透着松散。 从冷战时的“巴统”专门给中国设管制委员会,到1996年拉着欧盟、日本搞“瓦森纳协定”,再到2018年后的“小院高墙”策略,美国的技术封锁就没断过档。 2022年8月美国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砸钱让芯片企业搬去美国,还逼着盟友一起限制对华出口,欧盟跟着在2023年9月生效了自己的“芯片法案”,日本则配合出台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澳大利亚更是二话不说跟着禁用华为5G设备。 最讽刺的是2022年10月美国扩大芯片禁令后,自家半导体行业协会赶紧跳出来反对,说这会削弱美国竞争力,所谓的“合作”连自家企业都哄不住。 美日澳三国在南海的联合军演一年比一年频繁,2024年光公开报道的就有六次,还拉着印度搞“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摆明了想在亚太搞包围圈。 可欧盟压根不怎么愿意掺和亚太军事事务,德国总理访华时特意强调“不想选边站”,印度则在军演里处处留一手,生怕真得罪中国。这种各怀鬼胎的“合作”,与其说是遏制中国,不如说是美国在给盟友“上课”,可惜没几个真听的。 更有意思的是,伯恩斯说中国现在和美国“势均力敌”,这话没说错,但恰恰是美国和这些盟友的遏制“帮”了忙。 2018年美国刚发动贸易战时,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存度还很高,芯片自给率不足15%,可到了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已经突破25%,华为硬是在禁令下搞出了自研芯片,Mate 60 Pro一上市就卖断货。 新能源领域更夸张,美国和欧盟一直想卡中国动力电池的脖子,结果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光伏组件占比更是达到80%,反而把他们的本土企业逼得要靠政府补贴才能活下去。 2018年美国刚加征关税时,不少人说中国经济要受重创,可到2024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从16%升到了18.5%,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比美国和欧盟加起来还多。 就算美国拉着盟友搞供应链脱钩,2024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突破6万亿美元,和欧盟贸易额稳在5万亿美元,日本、澳大利亚嘴上喊着“去风险”,实际对华出口还在涨,印度更是一边跟着美国搞框架,一边每年从中国赚几百亿美元顺差。 美国把盟友当工具,要他们出钱出力气还得听指挥,北约里除了美国和英国,没几个国家愿意把军费提到GDP的2%,日本一边跟着美国喊口号,一边在2024年《外交蓝皮书》里重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欧盟干脆发明了“去风险”这个词,和美国的“脱钩”划清界限。 这些国家心里门儿清,中国不是苏联,和他们的经济联系太深,遏制中国等于砸自己饭碗。 说到底,伯恩斯的话更像一种自我安慰,美国和盟友的遏制从来没停过,但中国从来不是被打垮的性子,越封锁越要搞自主创新,越施压越要把产业链做全。从“巴统”到“芯片禁令”,从贸易战到供应链脱钩,每一次遏制都成了中国突破的催化剂。 现在美国再想拉着盟友搭台子,才发现盟友们要么装聋作哑,要么阳奉阴违,自己反而成了孤家寡人。 这世上从来没有靠遏制别人能保住霸权的,中国的强大不是谁“允许”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封锁中硬生生闯出来的,这一点,当过驻华大使的伯恩斯心里恐怕比谁都清楚,只是嘴上不愿承认罢了。
据观察者网的报道:美前驻华大使不装了;凭啥和中国组G2划“势力范围”。日前,美国
真实安德烈
2025-10-15 10:16:43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