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稀土抢占全球供应链,彰显超级大国地位】
(彭博社)——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全面的新限制,标志着其首次采取重大举措,监管其主导的关键矿产的全球流动,其策略与美国在其境外施加影响力的策略相同。
上周公布的规定要求海外公司在出口含有哪怕是微量原产于中国的某些稀土元素的产品之前,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这种域外效力相当于宣称要控制从战斗机到电动汽车等所有必需材料的全球供应链。
Gavekal Research 的 Arthur Kroeber 和 Laila Khawaja 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技术上比美国拥有了一些真正的优势。”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震惊了美国,美国还誓言要扭转这些举措。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周二表示,欧盟“应该做出强硬回应”。欧盟经济事务委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华盛顿发表讲话时指责中国“利用贸易相互依存关系谋取政治利益”,全球各国财长正齐聚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会议。
虽然破坏程度取决于新规则的实施范围,但此举已经促使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寻找潜在的应对措施,并最终找到中国关键投入的替代品。
与此同时,除了已经实施的关税上调之外,针锋相对的保护主义措施仍在持续。中国周二宣布对一家韩国航运巨头的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这是中美两国在海域采取的一系列更广泛措施的一部分。欧盟正在考虑强制要求希望在当地运营的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移交技术。
中国过于激进地实施稀土政策可能会增强建立替代供应链的努力,从而削弱中国的长期主导地位——就像华盛顿对先进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可能会适得其反并刺激中国的创新一样。
周二,拥有关键矿产项目的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其中 Resolution Minerals Ltd. 股价收盘上涨 56%,Nova Minerals Ltd. 股价上涨 16%。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印度,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已开始加速测试铁氧体磁体,将其作为效率较低但地缘政治上更安全的替代品,以取代他们之前依赖的重稀土。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他们的库存足以供应到12月。
中国的举措代表着中国对美国首创策略的调整——利用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打击外国竞争对手。华盛顿有能力利用美元实施长臂管辖,而中国目前正在对稀土加工和永磁体生产施加控制。
彭博经济研究高级地缘经济分析师克里斯·肯尼迪(Chris Kennedy)表示:“由于美元的影响力以及美国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美国在金融市场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肯尼迪曾在拜登和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至关重要的关键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拥有全球影响力。”
中国限制稀土元素清单中又增加了钬、铕、镱、铥和铒这五种稀土元素,这将使企业更难找到由这七种矿物制成的磁铁的替代品。中国政府于四月份公布了限制措施,而钬、铕、镱、铥和铒这五种稀土元素也受到了这七种矿物的影响。
——中国的主导地位
在短期内,替代选择仍然有限。中国负责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和超过90%的永磁体生产。尽管欧盟和美国的公司在之前的中国限制措施期间曾报告过供应短缺和生产中断,但建立替代产能需要数年时间。
如果严格执行,这一政策将成为一个依赖中国技术的瓶颈,几乎影响到每一个依赖高性能永磁体的现代行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原材料,还适用于使用中国稀土投入在国外制造的产品——即使这些材料仅占产品价值的0.1%。
中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稀土出口加以限制,指出中重稀土在军事领域有重要应用。官员们强调,这些措施不会完全禁止出口,并承诺将批准符合监管要求的申请。
无论其意图如何,中国政府管理全球稀土流动的雄心在周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名研究员的评论中得到了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家顶尖的政府相关智库。
该机构助理研究员王子阳表示,中国正在从稀土供应国转变为“稀土秩序的管理者”,并认为这些措施可以防止稀土元素的军事用途,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这一最新举措标志着北京多年来不断扩张的出口管制制度的终结。自2020年以来,中国系统地构建了一套与美国管制体系类似的体系,从将实体列入黑名单到对源自中国的技术建立域外管辖权。
这一时机似乎与华盛顿延长针对中国半导体公司的实体名单有关——北京认为此举违反了上个月在马德里达成的双边谅解,即双方在贸易谈判期间不会实施新的管制。
在本月晚些时候会谈之前,这些管控措施或将成为谈判筹码。葛艺豪和卡瓦贾表示,这一声明为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以换取美国在半导体出口管制方面做出相应让步奠定了谈判基础。
奥利弗·梅尔顿 (Oliver Melton) 表示,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全面逆转似乎都不太可能。梅尔顿曾任美国财政部驻北京专员,现任荣鼎集团中国业务主管。
——《直到最后》
“这是一项战略决策,旨在确保他们对美国和其他国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以阻止未来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他表示。“中国政策制定者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有能力扰乱美国主要公司的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影响美国市场——例如针对苹果和特斯拉等公司。”
中国商务部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的同时,也表示愿意进行对话,并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北京方面“如有必要将战斗到底”,但谈判的大门仍然敞开。
除了报复和谈判策略之外,这些措施还推进了北京更广泛的产业战略。通过控制加工技术和制造设备的准入,中国旨在压制竞争对手,同时激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有关海外制造商使用中国稀土或相关设备的规定将于12月1日生效。0.1%的价值门槛可能会影响大量中间产品,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行政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