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授衔结束后,蒋介石也很快得知了消息。当下属将十大元帅的名单,呈到

阿皮历史库 2025-10-14 11:01:44

1955年,我国授衔结束后,蒋介石也很快得知了消息。当下属将十大元帅的名单,呈到老蒋面前的时候,老蒋反复审视,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人的名字,他不禁感叹:没想到他落选了!     1955年9月,台北,一份刚从大陆辗转传来的十大元帅名单被送到蒋介石案前。     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看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朱德、彭德怀、陈毅……反复看了三四遍,眉头却渐渐皱起,嘴里喃喃自语:“怎么没有他?”     停顿片刻,他对着站在一旁的下属轻叹:“没想到粟裕竟然落选了。”     粟裕无疑是最令老蒋胆寒的我军将领,敢打敢拼,又善用巧劲。     早在1928年的七溪岭战役里,还是连长的粟裕就显出了过人的胆识。     当时他带着三个人越过山顶追击逃敌,一过山凹就撞见百把个敌军扎堆,几人当即冲上去喊话缴枪,山顶的司号员见状挥起红旗吹起冲锋号,敌军竟真的乖乖放下了武器。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粟裕指挥的车桥战役更是打出了威名,全歼日伪军千余人,自己这边才伤亡百余人。     毛主席那时就敏锐地判断,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能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这个判断后来被完全印证,解放战争中的华东战场,几乎处处都有粟裕的印记。     战黄桥、谋苏中、取宿北、围鲁南,他打的仗常常出其不意,连陈毅都坦言,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粟裕,自己很多时候只发挥了政委的作用。     最让蒋介石难受的,当属孟良崮战役。     1947年,他调集45万精锐想把华东野战军赶出山东,粟裕却在沂蒙山区跟敌人兜了两个多月圈子,硬生生从密集的包围圈里找出了战机——围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     这招险棋有多难?当时华野9个纵队围住74师,外围还有40万国民党援军虎视眈眈,稍有拖延就可能反被包围。     粟裕下了死命令,哪怕纵队打光也要在24小时内拿下孟良崮。     最终张灵甫阵亡,74师覆灭,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哀叹这是“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事”,甚至曾悬赏“粟裕人头”。     后来的淮海战役,更是粟裕军事生涯的巅峰。     这场战役是他主动向中央提议发起的,战役关键时刻他四次提出重要建议,全都被采纳。     最终华东野战军消灭的国民党正规军,是中央军委原定最高指标的5倍多,基本打垮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     毛主席后来明确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还夸赞这场仗好比吃夹生饭,硬是被他们一口一口吃下去了。     这样一位让蒋介石恨得牙痒又暗自佩服的对手,按战功来说似乎该在元帅之列,可1955年授衔时,他却出现在了大将名单里,而且是十大将之首。     这背后并不是“落选”,而是粟裕自己谦逊。     当时评元帅有三个主要依据:资历、威望、战功。     十大元帅要么是解放军创建时期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要么是各个时期的重要统帅,粟裕的战功虽顶尖,但资历上确实比元帅们稍浅。     更重要的是他的谦逊,毛主席拿他跟那些为军衔闹意见的人对比,说他三次辞让,比那些人强千百倍。     周总理也说他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得是第一大将。     9月27日那天,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衔典礼,毛主席给元帅们颁发命令状;另一边的国务院礼堂里,周总理把第一份大将军衔的命令状亲手交给了粟裕。     对粟裕来说,这已经是很高的荣誉,后来有人跟他说“该评元帅”,他还严肃地反驳,说评大将已经够高了,议论这个没意思。     蒋介石当然不知道这些内情。他只记得孟良崮上的惨败,记得淮海战场的崩溃,但凡让他损兵折将的战役,几乎都是粟裕的手笔。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