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被劳教24年的抗战英雄吴其轺重获自由,靠蹬三轮车,他一天能赚1块2毛钱,但谁能想到,这个身上的衣服洗掉了色,拉着满车废品的老人,曾是拥有几十枚战功勋章的“飞虎队”王牌飞行员,空军中校呢? 2005年,浙江大学的领导们走进一户普通人家,慰问一位抗战老兵,老人已因中风而行动不便,面容僵硬,言语含糊。 当一枚迟到了六十年的抗战胜利纪念章被郑重地交到他手中时,这位名叫吴其轺的老人突然情绪失控。 浑浊的泪水瞬间涌出,他用尽全身力气,一字一句地说道:“这证明我的血,没有白流……” 吴其轺的英雄身份,并非源于偶然,而是由一连串惨烈而主动的牺牲所淬炼而成,1936年,青岛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在街头一张黄埔航校招生的告示前停下了脚步。 报国的热血瞬间压倒了教书育人的理想,他不等父亲回信,便毅然退学,奔赴戎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杀敌报国,夺回东三省。” 这枚勋章的重量,首先体现在吴其轺为飞上蓝天所付出的代价,在一次养伤期间,他与一位陆军少将的女儿坠入爱河。 但将军的条件是,放弃危险的飞行员职业,否则便不许二人结合,在国家大义与儿女私情之间,吴其轺选择了前者,忍痛告别了爱情。 当吴其轺在空战中负伤,被评为残疾军人后,为了能重返战场,他不惜让亲属模仿父亲笔迹,开具了一份假的健康证明,执拗地骗过了部队。 这枚勋章,更是用死亡的考验浇铸而成,在他88次对日空战的记录中,有3次是被击落的幸存者。 最惊险的一次,他驾驶毫无作战能力的教练机在岷江上空遭遇四架日机围攻,从40米高空坠落江中。日机甚至俯冲投弹,誓要将他赶尽杀绝。 是当地百姓冒着风险把吴其轺救出,正是这种军民一体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次次飞越死亡驼峰航线,并创下击落5架敌机的战绩。 1945年9月9日,作为飞虎队分队长,吴其轺坐在芷江受降仪式的第一排,亲眼见证了侵略者的低头。 然而,战争的结束,并未让英雄的人生走向坦途,1949年,已是国民党空军中校的吴其轺,在台湾收到父亲辗转送来的密信。 信中,父亲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召唤他回到大陆这封信点燃了他叶落归根的渴望,他冒着被格杀勿论的通缉风险,利用一位美国同学的帮助,经险地经香港回到了北京。 吴其轺满怀建设新中国空军的抱负,却发现归来后的现实充满了悖论,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官,他被分配到南苑机场,却因其历史问题而被严令禁止靠近飞机。 很快,更大的风暴降临,昔日的抗日英雄因涉嫌间谍罪被捕入狱,开始了长达24年的劳改生涯。 出狱后,吴其轺找不到工作,只能在杭州一家针织厂蹬三轮车送货,这位曾驾驶战机翱翔天际的英雄,如今每日要送三百公斤的货物,挣取1元2角钱的微薄收入。 巨大的体力消耗让他一顿能吃一斤多米饭,为了一顿能吃饱的包子,他和儿子不得不连走三家饭馆,只为避免一次买60个包子时旁人惊异的目光。 在这段最黑暗的岁月里,唯一的光亮来自他的妻子裘秋瑾,这位在大学小卖部工作的普通女性,在他入狱后,不顾一切地前来探望,并毅然决定嫁给这个前途未卜的囚犯。 她的不离不弃,成为了吴其轺在绝望中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直到1980年,吴其轺终于等来了政治上的平反。 他没有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凭借在农场开矿时积累的兴趣和尚存的英语底子,在浙江大学地矿系标本实验室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一名标本员。 直到2005年,吴其轺被颁发了抗战胜利纪念章,直到此刻,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 信息来源:新华网——中国最后一位飞虎队员去世 曾击落5架日本军机
国军抗日将领中,前后反差最大、最有争议的应该汤恩伯了。抗战前期,他稳居抗日名
【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