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新闻网表示,为什么这一次中国出手非常的重,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美国9月底强化了“实体清单”的50%规则的穿透性原则,这一规则可能影响到中国数千家企业的出口。 10 月 11 日,日经新闻网的一篇报道让美国对华政策的 “误判” 浮出水面 —— 他们没想到中国这次反制会如此强硬,而背后的根源,正是美国 9 月底悄悄强化的 “实体清单” 50% 规则穿透性原则,这套新规一旦落地,可能让中国数千家企业的出口之路被卡住。 在此之前,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技术限制大多集中在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可这次的 50% 规则调整,把 “网” 撒得更广了。按照旧规则,只有美国企业持股或提供技术占比超过 50% 的企业,才会被纳入实体清单限制范围,不少中国企业会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调整股权结构来规避限制。但新规则把 “穿透性原则” 加了进去,不管是直接持股还是间接持股,只要美国技术或资本的 “实质影响力” 超过 50%,哪怕是海外子公司、合资企业,都得受实体清单约束。 这意味着什么?深圳一家做工业传感器的企业负责人算了笔账,他们的核心芯片由一家中美合资企业供应,美方持股 49%,原本不在限制范围内,可按新规则,美方通过关联公司间接持股后,实质影响力达到 52%,这家供应商瞬间被划入 “受限名单”,后续采购只能中断。像这样的企业,仅珠三角地区就有上百家,更别说长三角的电子制造业集群,初步估算全国可能有数千家企业受波及。 美国推出新规时,显然没料到中国的反应速度会这么快。9 月底新规刚公布,中国就针对性调整了稀土、光伏组件等关键产品的出口监管,还加强了对美国企业在华业务的合规审查。以往美国总觉得中国会 “有所顾虑”,毕竟不少中企依赖美国技术和市场,可这次中国直接 “釜底抽薪”,抓住美国在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反制力度远超预期。 日经新闻网还提到,美国商务部在制定新规时,曾咨询过日本丰田、索尼等企业的意见,当时这些日本企业就提醒 “可能会引发中国强烈反制”,可美国方面认为 “中国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方案”,没把这个警告当回事。直到中国反制措施出台,美国新能源企业才慌了神 —— 美国光伏产业 80% 的组件依赖中国进口,新规导致中国组件出口受限后,美国本土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暴涨 30%,不少项目被迫停工。 更让美国没想到的是,中国企业的应对速度比他们预估的快得多。上海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原本用美国技术生产车载雷达,新规公布后,他们立刻切换到自主研发的芯片方案,虽然初期成本上升 15%,但两个月就实现了量产,反而摆脱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种 “快速替代” 能力,打破了美国 “用规则卡脖子就能遏制中国产业” 的幻想。 随着中美经贸博弈的持续,这场由 50% 规则引发的反制与应对,还在不断发酵。美国想要通过规则限制中国企业,中国则用实际行动证明 “卡脖子只会加速自主创新”,而日媒的报道,恰好戳破了美国此前 “稳操胜券” 的误判,让这场博弈的真相更清晰地呈现在外界面前。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百日依山尽
2025-10-13 17:37:27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