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反制!中国交通运输部10日宣布,从10月14日开始,要对美国来的船舶,按航次收取一笔特别的港口费用。 说白了,这事儿不是突然发生的,它的根子,在今年4月就埋下了,当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放出话,对我们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启动了所谓的“301调查”,还打算出招,等了半年,我们这边的回应来了——而且选了个非常精准的方式,按航次收费。 这招"港口费"反击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精准和可控,不同于加关税那种大面积打击的方式,按航次收费能精准针对特定对象,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力度。 美国针对中国造船业,中国就还击其航运业,看似不在同一领域,实则都打中了对方海运经济的关键环节。 这就像下棋时另辟战场,迫使对方不得不跟进应对,新闻发言人称这是"维护权益的正当举措",言下之意就是"你出招我接招,很公平"。 现在的全球海运线,本来就够脆弱的了,红海那边不太平,巴拿马运河因为干旱还时不时“限流”,运费波动得厉害,现在中美之间又多了这笔“特别费”,从美国西岸到东岸港口的老板们,估计都在拿着计算器猛按,看自己要多出多少血。 往更深里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动的是全球海运规则那块蛋糕,以往大家好像都在一套默认的规则下玩,现在大国之间开始你一下我一下地“修改”规则,以后这游戏该怎么玩?中美这次过招,很可能就成了以后类似纠纷的一个参考案例。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会发现海运世界正面临比中美博弈更大的挑战,比如,整个航运业占全球碳排放差不多3%,怎么让它变“绿”?再比如,数字化、自动化正在重塑整个行业。 所以,有意思的地方来了,中美一边在港口费上较着劲,另一边在比如北极航道开发、海上联合搜救这些事上,对话又没完全断掉,这种“边吵边聊”的复杂状态,可能才是未来的常态。 对我们中国来说,这次出手既是一次必要的反击,也是一个重新思考的好机会,我们拥有这么长的海岸线,未来的发展注定和海洋深度绑定。 除了维护自身利益,我们怎么和世界一起,打造一个更开放、更可持续的海洋秩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任何一次单一的反制措施都更加重要。 说实话,看到中方出台反制措施,我的第一感觉是,该!在国际交往中,一味退让肯定不行,对等反制是表明立场、维护公平的必要手段。 但冷静下来再想,我们也不能永远停留在“你打我一拳,我一定还你一脚”的思维里,大海是如此辽阔,它本应是人类联通与合作的高速路,而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竖起篱笆的角力场。 眼下全球海运面临的真正大考,其实是气候变化、海上安全、可持续发展这些共同的难题,这些麻烦,可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单挑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包括中美在内的所有国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 所以说,竞争固然存在,但合作的空间也同样巨大,如何在必要的“反击”中,不放弃对话与合作的“锚点”,这是一门极高的艺术。 希望未来,海洋能更多地成为考验我们人类智慧与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简单的胜负场,毕竟,在浩瀚的海洋面前,我们同在一艘船上。
果不其然,中国要反制美国了,将对美船舶收取港务费,4天后生效。但是消息刚出就有人
【1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