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港口博弈上演“零时差”反击!中国精准出招直击美国供应链软

气象追踪 2025-10-11 16:12:37

中国突然出手! 特朗普开始慌了! 美国突然宣布! 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明确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关联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而这一天恰好是美国计划对中国船舶征收额外费用的生效日,“零时差”反击直接回应美方挑衅。 这场交锋的起点在今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彼时就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开展301调查的最终措施,敲定10月14日起加费。 美方的收费机制针对性极强,一方面瞄准中国企业拥有、经营的船舶,以及中国籍、中国造船舶;另一方面还涵盖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收费标准分情况定,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按每净吨50美元收,中国造的船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卸货集装箱120美元,取较高者征收。 中方的反制则更显周全,覆盖五类美国关联船舶,包括美国企业、组织及个人拥有或运营的船,美方直接或间接持股25%及以上企业的船,还有悬挂美国旗、在美国建造的船。 收费不是固定的,分阶段实施,10月14日起先按每净吨400元人民币收,后续逐年提高,到2028年4月17日起将增至每净吨1120元,同时还规定同一船舶一年内缴费不超5个航次,同一航次挂靠多港仅首港缴费。 不少人都看出来,这反制精准戳中美国供应链短板。美国港口本就效率低、成本高,还常闹劳资纠纷,是全球供应链瓶颈,加费后美国进口商更要面对“进港难、成本高、时效慢”,最后买单的还是美国生产者和消费者。 路透社也分析过,中方措施生效后,一艘载超1万个集装箱的美国船舶,可能要缴高达100万美元的费用,压力不小。 其实美国搞加费,核心是想削弱中国造船业优势,可现实很骨感。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按修正总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2%、64%和57.6%,已连续十五年居全球第一。 再看美国,2024年全年商用船舶产量不足10艘,仅相当于中国单月产能的1/10,造船成本更是中国的3-5倍;港口方面,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七席,美国前两大港洛杉矶、长滩去年吞吐量总和,还不如中国宁波舟山港一家。 在我来看,全球供应链早深度融合,贸易战本就没有赢家,美国搞保护主义既扭不了自家造船业颓势,还暴露了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最后只会承担错误政策的代价,毕竟中国造船业的硬实力,不是单边加费能削弱的。你说是吗? 你怎么看?

0 阅读:969

评论列表

逍遥仙子

逍遥仙子

6
2025-10-11 20:23

美国征一征,又到中国征一征,那船舶在中美航线来回一趟供完关税那货等于翻倍价钱了?那我看谁耐扛了。

用户10xxx81

用户10xxx81

2
2025-10-11 20:40

坚决支持政府部门对美国的贸易战扛到底,你敬我一尺,我就敬你一丈,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猜你喜欢

气象追踪

气象追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