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国军高官杜聿明,他的亲弟弟杜聿德,竟是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

星星有话讲 2025-10-11 15:01:09

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国军高官杜聿明,他的亲弟弟杜聿德,竟是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这对亲兄弟,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上了战场上可能就是你死我活。 米脂杜家的院子里,前清举人杜良奎大概没料到,两个儿子会走到刀兵相向的地步。 大儿子杜聿明后来成了国民党陆军中将,指挥过昆仑关大捷,手握重兵,小儿子杜聿德却成了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22岁就为革命死在国民党枪口下。 这事儿得从他们的家说起,老父亲杜良奎本身就带着反叛劲儿,晚清举人不当,偷偷入了同盟会跟着闹辛亥革命。 革命成功后见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又回了老家办学,这种“想救中国却找不到门路”的拧巴,悄悄影响了两个儿子。 1924年,20岁的杜聿明揣着于右任的推荐信南下广州,考进了黄埔军校。 那会儿军校里国共两党都在招人,他选了国民党登记表。 说白了,在当时不少人眼里,黄埔军校代表的“正统”革命路子更靠谱,加上后来跟着蒋介石东征西讨,一路从营长升到集团军总司令,自然成了国民党的核心骨干。 比他小两岁的杜聿德,走了另一条路,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共产党员魏野畴就在那儿传播马克思主义,进步书刊让他认准了共产主义。 哥哥进黄埔的第二年,他干脆去了彭湃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学怎么发动穷苦人闹革命。 后来哥哥想把他拉到国民党部队,因为政见不合,他转头就走。 1928年的春天,兄弟俩的人生彻底岔开,杜聿明在北伐战场上为国民党立功,杜聿德却在皖北带着赤卫队攻城,成了工农红军副总指挥。 可惜起义最终失败,他突围时负伤被俘,刽子手让他下跪,他硬挺着不低头,身中七弹没吐露半个字秘密。 消息传回米脂,杜良奎一夜老了好多,这位经历过反清革命的老人,看着大儿子在国民党阵营步步高升,小儿子为“对头”的事业牺牲,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其实那年代这样的家庭不少,就像杜家老父亲后来琢磨的,不管是同盟会、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不过是老中国找活路时,往不同方向趟的路。 杜聿明后来在淮海战役被俘,改造十年后获特赦,晚年写回忆录时,提起弟弟只有寥寥几笔,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大概都是对那个分裂时代的无奈吧。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杜聿德)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