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人生没有意义,你活3万天后消失,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伟大,最终都归于虚无

见文侃史 2025-10-11 12:30:40

李银河:“人生没有意义,你活3万天后消失,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伟大,最终都归于虚无,因为没有意义,才要去主动赋予意义···” 3 万天,听起来像个大数,拆开来算 —— 一年 365 天,满打满算才 83 年。多数人活不到这个数,日子更短。你拼了命赚钱,熬到头发白;你费尽心养娃,看着他长大;你甚至成了别人眼里的 “大人物”,最后还不是一堆灰,啥也带不走。 可别把 “没意义” 当成绝望。恰恰是因为人生本没预设的意义,你才敢随便给它加戏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就过成什么样,不用按别人的剧本走。 有人说 “那还努力干嘛?躺平算了”。这是把 “没意义” 理解歪了。躺平是啥也不想干,啥也不指望,日子过得像一滩烂泥。 可赋予意义不一样 —— 是你知道最后都会没,但还是愿意给当下找点乐子、找点奔头。每天早上 8 点摆摊,晚上 6 点收摊,一把锤子、几卷线,修的都是破鞋、旧包。有人问 “有啥意义?” 修鞋人说 “你看啊,这鞋修好了,人家能接着穿,不用再花钱买;我收几块钱,能给老伴买斤排骨,这不就是意义?” 意义从来不是 “当老板、当明星” 那种大词。是修一双鞋的踏实,是给老伴买排骨的心意,是普通人日子里的那点热乎气。每天雷打不动早上 6 点起床做饭。熬粥、煎蛋、拌个小咸菜,几十年没断过。 我问母亲 “天天做,不烦吗?” 她翻我一眼 “你爸胃不好,外面的粥太稀;你闺女就爱吃我煎的蛋,这不烦,是念想”。 念想,就是她给日子加的意义。不是为了当 “好妻子”“好奶奶” 的名声,是为了家人吃早饭时的那声 “好吃”,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份踏实。 可太多人把意义搞反了。天天盯着 “我要成功”“我要有钱”,没赚到就焦虑,赚到了又空虚 —— 因为那是别人的意义,不是自己的。 邻居家的儿子,当年考大学非要报金融,说 “金融赚钱多,有面子”。毕业后进了投行,天天熬夜加班,头发掉了一半,30 岁就查出高血压。 去年他辞了职,开了家小书店,每天泡在书里,偶尔跟顾客聊聊天。他说 “以前觉得赚大钱才有意义,现在才知道,能安安稳稳读本书,比啥都强”。 这就是主动赋予意义 ——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知道自己想要啥,就往哪儿走。李银河说 “因为没有意义,才要去主动赋予意义”,这话里藏着的是自由。 你不用被 “到年纪就得结婚”“必须生儿子”“得赚够多少钱” 这些框框困住。你想结婚就结,不想结就单着; 想生孩子就生,不想生就好好过自己的;想赚钱就拼,想清闲就慢慢来 —— 你的日子,你说了算。就像王小波,他这辈子就没按 “规矩” 活。 年轻时当知青,后来考大学,再后来写小说,别人说 “写那些东西没前途”,他不管;别人说 “你该找个体制内的工作”,他也不管。 他就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 “有趣”。他在书里写王二,写那些不被世俗看好的人,不是他们没追求,是他们的追求不被别人理解。 喜欢一个人就认真爱,喜欢写东西就坚持写,不装腔作势,不委屈自己。这就是王小波给人生赋予的意义:活得有趣,活得自由。 如果你也觉得 “人生没意义”,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不妨读读《王小波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这三本书里,没有大道理,全是实在的人生。《黄金时代》写的是年轻时的欲望与真诚,王二在云南插队,不管环境多苦,都没丢了自己的 “真”; 《白银时代》写的是成年人的困境与反抗,就算被生活磨得没了棱角,也还想着 “有趣”;《青铜时代》则把历史故事写得活色生香,藏着对自由与意义的追问。 王小波的文字不绕弯,直白得像聊天,却能戳中你心里的痒处。他会告诉你,人生没意义不可怕,怕的是你不敢给它加意义;他会告诉你,不用活成别人眼里的 “好”,活成自己眼里的 “舒服”,就够了。 读这三本书,你不会找到 “人生该怎么活” 的标准答案,但你会明白,原来日子可以这么过。用跟着别人跑,你想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毕竟,3 万天不算多,别把日子浪费在别人的意义里。 王小波时代无删减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黑铁时代全集散文随笔集书籍

0 阅读:62
见文侃史

见文侃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