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拜登的区别,其实就在于拜登作为“政坛老手”,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分别是什

士气沉沉 2025-10-11 10:51:44

特朗普和拜登的区别,其实就在于拜登作为“政坛老手”,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分别是什么,懂得遇到事情时,让专门的人去干,可反观特朗普,却是一言难尽...   就拿管钱的耶伦来说,她可没整天在社交媒体上喊口号,或者对着汇率指手画脚。这位经济学家出身的财长,更像一个精明的棋手。 她琢磨的是怎么让美国的芯片产业真正地“立”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 她主导推动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不是简单地给企业发钱,而是一套组合拳,用巨额补贴吸引英特尔、台积电这些巨头在美国本土建厂,同时附带了严格的条款,确保这些企业未来十年不能在中国等地扩建先进产能。 这背后算的,是一笔关乎未来几十年科技主导权和国家安全的账。她一边在跟盟友协调对华技术限制的步调,另一边又得小心翼翼地处理中美之间千丝万缕的金融联系,避免经济硬脱钩,这种在钢丝上跳舞的活儿,需要的是极度的冷静和专业。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稳固,光有内部产业还不够,外部的安全环境同样至关重要。这时候,管国防的奥斯汀的角色就凸显出来了。 他也没闲着,但他的“忙”不是体现在夸耀军力上,而是体现在“关系”上。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北约这个一度被质疑“脑死亡”的组织,重新被激活。 奥斯汀牵头搞起了“乌克兰防务联络小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姆施泰因模式”,把几十个国家的防长定期拉到一起,不开空头支票,而是具体商量这个月该送什么炮弹,下个月该提供什么坦克,怎么协调训练乌克兰士兵。 这种看似繁琐的协调工作,却把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拧成了一股绳,共同应对一场欧洲大陆上的大规模战争。这跟过去那种动辄威胁“退群”或者要求盟友“交保护费”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军事力量是后盾,但外交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管外交的布林肯,这几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补窟窿”。他飞遍全球,跟那些曾经被冷落的传统盟友重新建立信任,修复因为单边主义而出现裂痕的关系。 他不仅带着美国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在气候问题上重新发声,还在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这些棘手的难题上,试图通过密集的穿梭外交,寻找哪怕一丝一毫的转机。 他的工作哲学是“外交是第一选择,武力是最后手段”,虽然过程艰难,成果也未必立竿见影,但这种姿态本身,就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美国回来了,并且愿意坐下来谈。 就连以前总被认为没什么动静的副总统哈里斯,这几年也经常出来做事,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具体的任务。在国内,她在投票权、生育权利这些民主党核心议题上冲在前面,为政府争取特定群体的支持。 在国外,她也被派往关键地区,比如多次访问东南亚,与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加强联系,试图在经济和安全上提供除了中国之外的另一个选择。 这种安排,既让她积累了政治资本,也分担了总统的压力,让整个执政团队的触角伸得更远。 当然,这种“团队作战”的模式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个高度依赖专业团队的领导者,有时会显得不够“亲民”,甚至给人一种被官僚体系裹挟的感觉。 但这种模式的内核,是承认现代国家治理的复杂性,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精通所有领域。 让懂经济的人去搞经济,让懂军事的人去搞国防,让懂外交的人去搞外交,这听起来像是句废话,但在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这背后考验的,不仅是领导者的胸襟和智慧,更是对权力的一种理解和运用方式。 那么,这种看似稳妥的“老手”打法,和那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强人”风格,究竟哪一个更能应对当今世界的复杂挑战呢?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c 【移动办宽带】

c 【移动办宽带】

1
2025-10-11 11:21

特朗普怎么比182的拜登还矮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