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打算杀掉麾下幕僚高柔,他夜巡官府,见高柔因数夜批阅文章而睡着,曹操解下裘衣盖于其身,“扪心自问”道:难道是我错了! 高柔出身陈留圉县,家里不算小门小户,父亲高靖干过蜀郡都尉,管着边疆一带。高柔小时候就跟父亲学着看书识字,脑子活络,早早就看出东汉末年的乱局。 曹操当时刚当上兖州刺史,高柔就跟城里人聊,说陈留这地方四面受敌,曹操野心不小,不会老实待着,张邈那家伙跟着曹操混,早晚得翻脸。劝大家赶紧撤,结果没人信他,年少轻狂嘛,大家觉得张邈跟曹操铁哥们儿,高柔的话纯属杞人忧天。 事实证明,高柔眼光毒,张邈还真反了,可那时候高柔已经北上河北,投靠堂兄高干了。高干是袁绍外甥,手握并州兵马,高柔到那儿后,从底层干起,帮着管文书、算粮草,几年下来,摸透了军中门道。 高靖在蜀地病故,高柔二话不说,顶着兵荒马乱,千里迢迢赶去料理后事。那路不好走,山高水险,还得绕开战区,他硬是熬过去,守孝三年,处理家业,回来继续给高干出力。建安九年,高干见曹操势头猛,带着高柔和部下投降。 曹操表面上欢迎,封高干并州刺史,高柔先当菅县县长。这县长不是白干的,高柔上任后,抓贪腐、理民怨,当地奸吏听说他来,吓得自己卷铺盖走人,可高柔不赶尽杀绝,拉他们回来,宽容过去,教他们怎么当好官。结果那些人还真改了,县里风气一新,百姓日子好过不少。 转眼建安十年,高干在并州反了,曹操气炸肺,派兵平叛,高干败走投河,死得惨。曹操顺藤摸瓜,把账算到高柔头上,虽说高柔没掺和,可堂兄弟情分在那儿,曹操多疑,觉得留着是个祸根,就想找借口杀掉。 表面上,先封高柔刺奸令史,这职掌查贪,等于把人扔进火坑,等着抓把柄。高柔呢,没慌,埋头干活,审案子准,狱里不积压犯人,每天批文书到深更半夜。 曹操本打算借渎职罪名动手,可巡视官署时,看到高柔抱着卷宗睡着了,他收手,干脆改弦易辙,把高柔调到身边,当丞相仓曹属,管粮草调度。高柔进中枢后,照样卖力,核账册、查仓库,军需稳当,从不掉链子。 建安十六年,曹操瞄上汉中张鲁,想派钟繇带兵打过去。高柔不傻,上书劝,说关中马超韩遂那帮人盯着呢,你一进兵,他们准以为要抄后路,逼反了多麻烦。先稳三辅,招降张鲁水到渠成。曹操不听,自信满满,发兵走人。结果钟繇刚入关,马超韩遂真反了,潼关大战,曹操差点吃亏,亲征才压住。 事后曹操服了,高柔这预见性强,从此多问他主意。高柔献策,分析地势、算兵马,从不拍马屁,直来直去。曹操升他法曹掾,管律令修订,高柔上手快,改条文去歧义,军中执行顺溜。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接班,建曹魏,封高柔廷尉,掌刑狱。 一次,护军营兵士窦礼探亲超期,上司为立军纪,下令追捕抄家。窦妻不服,找高柔申冤。高柔问清离营时间、书信往来、借贷纠纷,挖出同营焦子文欠钱不还,恼羞成怒害了窦礼。提审焦子文,层层剥开,案子水落石出,焦子文伏法,窦家平反。这案子传开,高柔得了铁面判官的名头。廷尉这职,考验人,高柔二十三年不松懈,升太常、司空,历曹丕曹叡曹芳三帝,九十岁在洛阳病故。 想想看,要是曹操真杀了高柔,曹魏少了个稳臣,后果咋样?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