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宣布了 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占据超70%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0 19:21:00

立陶宛宣布了 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占据超70%的全球市场份额,且拥有领先技术。 立陶宛这波操作真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刚高调宣布要禁止在新能源项目里用中国零件,转头就发现这禁令简直是给自己的能源转型之路挖了个大坑,能不能爬出来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要知道立陶宛这两年一门心思扑在新能源上,根本不是闹着玩的。能源独立是他们的国家战略核心,毕竟以前长期依赖俄罗斯的电网,地缘政治上总觉得不踏实,早就想彻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了。 为了这事,他们不光率先断开了和俄罗斯的电网连接,还拉着波兰搞“和谐连接”项目打通能源通道,连海上风电都规划到了2050年,目标是装到4.5吉瓦,2030年前就得先搞起两个总装机1.4吉瓦的海上风电场,陆上风电和太阳能更是要分别冲到4.5吉瓦和4.1吉瓦。 就在2023年,他们首个700兆瓦的海上风电招标刚敲定给了Ignitis和OceanWinds联合体,2025年五月第二个700兆瓦的项目结果也出来了,眼看能源自主的目标越来越近,这节骨眼上突然跟中国零件划清界限,简直是给自己的项目砍了条关键的腿。 谁都清楚,中国在风能太阳能设备领域早就是绕不开的存在,全球超七成的市场份额摆在哪儿,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别说普通部件了,就连以前被卡脖子的8-10MW级主轴轴承,咱们现在全球份额都从2023年的12%涨到34%了,更别提逆变器这种核心部件,几乎是咱们的天下。 立陶宛之前建光伏电站和风电场的时候,压根没少用中国零件——毕竟性价比摆在那儿,技术又靠谱,像大金重工这样的中国企业,2025年光给欧洲的海上风电单桩就供了25万吨,说不定他们中标项目里的关键部件就有中国造。 现在突然说禁止,等于之前的项目规划全得推翻,新开工的工程直接断了供应链,这哪是限制别人,分明是跟自己过不去。 更要命的是,想找替代供应商?欧洲本土的厂家早就被订单堆得没空隙了。德国、西班牙那些风电零件供应商,报价一开口就比中国高三成还多,这还只是明面的成本。 关键是产能早就排满了,你现在下单,最少得等大半年才能拿到货,这对赶工期的项目来说简直是灾难。立陶宛的风电项目大多在沿海,施工窗口期本来就短,要是设备晚到半年,错过最佳施工季节,就得再等一整年。 这期间场地闲着要花钱,工人等着要工资,算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本来靠欧盟补贴撑着的项目,这下成本直接爆表了。 就说逆变器这玩意儿,中国产品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立陶宛想换别的牌子,成本立马就得涨25%到40%。要是连储能系统里的电池管理软件也一起禁了,项目推迟八个月都算快的。 他们刚在克莱佩达港开建的波罗的海首个绿色氢能站,总投资1200万欧元,还拿了欧盟600万欧元补贴,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技术,这设备里的核心部件要是不用中国的,不光得花更多钱,能不能按时在2026年2月竣工都得打问号。 要知道这氢能站可是他们打造北欧氢能枢纽的关键一步,真因为零件问题拖了进度,别说能源独立了,连欧盟的补贴可能都要受影响。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禁令背后更多是政治算计。新政府上台没多久,民意基础不稳,想靠这种“对华强硬”的姿态向美国表忠心,顺便在欧盟那儿多捞点能源补贴。 可他们忘了,能源转型不是演戏,是要真金白银和靠谱供应链撑着的。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之前也就呼吁加强技术审查,压根没说要全面禁用,可见立陶宛这步走得有多激进,连欧盟内部都没人跟着附和。 再说了,立陶宛的能源系统早就和欧洲绑在一起了。波兰2025年第一季度太阳能装机都快22吉瓦了,富余电力还得通过“和谐连接”输到立陶宛来压电价,要是立陶宛自己的新能源项目掉了链子,电价涨上去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现在欧洲本土的产能本来就紧张,波兰自己2030年要搞6吉瓦海上风电,芬兰也在扩可再生能源出口,大家都在抢设备,立陶宛这会儿非要把性价比最高的中国供应商排除在外,纯属给自己添堵。 说白了,这禁令就是喊喊口号的政治秀,真要落地根本不现实。且不说中国零件已经渗透到新能源设备的方方面面,就算想换,欧洲厂家既没产能又没价格优势,等设备的那大半年里,立陶宛的海上风电项目可能错过安装窗口期,光伏电站赶不上补贴政策,克莱佩达港的氢能站也没法按时运营。 这些损失可不是喊几句“安全”口号就能补回来的。能源独立的目标刚看到点希望,就因为这种短视的政策自断后路,立陶宛要是真敢硬着头皮执行,最后恐怕只能看着邻居们都用上便宜清洁的电力,自己却卡在转型的半路上进退两难。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