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伪装,意大利露出了真面目! 当地时间10月8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特雷

重楼读世界 2025-10-10 13:59:15

不再伪装,意大利露出了真面目! 当地时间 10 月 8 日,意大利北部城市特雷维索的居民拍到了特殊的列车驶过。列车平板上停放着的 VCC-1 装甲车和 M548 型装甲运兵车,覆盖着简易防尘布,车身还能看到意大利军方的标识。 这些装备的装载格外规整。 每辆装甲车的车轮都与平板边缘保持着相近距离,车身两侧用钢丝绳牢牢固定,连接处的三角桩顶实轮胎,显然经过了专业加固处理。 这种装载方式与公开报道中军用装备铁路运输的标准流程一致。 专家分析这批装备很可能是通过北约铁路网运输的。 最近曝光的消息显示,北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援助运输系统。 特雷维索作为意大利北部铁路枢纽,正处于这一运输网络的西端起点。 德国铁路公司专门准备了货运车厢和运输时间,现在从波兰中转物资到乌克兰边境已经是常规操作了。 意大利北部的特雷维索作为重要铁路枢纽,正好是这条运输线的起点站。 公开信息显示,意大利计划转让的这批装备均已退役。 其中 VCC-1 是 M113 的改进型,由意大利企业联合研制,车体采用铝合金焊接结构,还加装了附加钢装甲。 M113 系列装甲车对乌军并不陌生。 此前乌军士兵反馈,相比苏制装备,它的自动变速箱操作更省力,载员舱也更宽敞,长时间机动时士兵疲劳感会减轻。 防护方面,它确实比前线常用的皮卡车更可靠,能抵御轻武器直射。 不过实战中也有损耗案例。 俄媒曾展示过在赫尔松方向俘获的 M113,车身布满弹孔,说明其防护能力仍有局限。 但对急需装甲力量的乌军而言,这类装备仍能填补缺口,据称这批车辆足够装备至少 5 个机械化旅。 意大利的援助并非没有争议。 意大利有个叫USB的工会组织,之前跑到比萨机场闹过抗议,他们反对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运军火。 这个工会还在罗马搞过大游行,喊的口号是"别整军火了,涨工资要紧",当时上万人参加了这场活动。 意大利政府内部对这事儿也有不同看法。 去年3月,意大利没同意英国和法国派兵的建议,国防部副部长直接说不会让自家士兵去乌克兰打仗。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在去年年底,意大利政府又通过了一项法令,允许继续给乌克兰送武器支援,这个政策能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 意大利自己也能从这批退役装备里捞到好处。 大家都知道,意大利陆军以前装备了不少M113装甲车,现在他们换上了更先进的"标枪"步兵战车,那些老旧的M113自然就慢慢淘汰了,援助乌克兰恰好能清理库存,减少维护成本。 从运输路径看,这批装备大概率会经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进入乌克兰。 这一路线与北约近期的军援通道相符,热舒夫机场每天起降的运输机中,就有意大利空军的 C27 机型参与物资运输。 乌军对 M113 的使用已有成熟经验。 美国此前援助的同型装备已投入前线,维修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意大利此次援助的装备在技术标准上与美方一致,乌军接收后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去年曾与泽连斯基签署安全合作协议,军事援助是其中重要内容。 算上此次,意大利已批准十多项对乌军援计划,SAMP-T 防空系统等装备此前已交付到位。 但国内的反对声音从未停止。 USB 工会多次强调,武器援助只会延长冲突,民众更需要资金改善生活。 这种诉求与意大利当下的经济状况相关,也反映出欧洲国家内部对援乌政策的分歧。 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德拉戈内近期表示,联盟会增大对乌援助规模。 进入 2025 年,北约已提供数百亿美元援助,意大利的这批装甲车正是其中一环。 这些装备的流动,实则是当前冲突态势下各方博弈的缩影。 特雷维索居民拍到的列车已经驶远。 它们将沿着既定路线穿越欧洲,最终抵达乌克兰战场。 这些退役的装甲车,既承载着意大利清理库存的现实考量,也寄托着乌军增强战力的期待,更折射出这场冲突背后复杂的国际脉络。 运输网络的搭建、国内舆论的起伏、实战需求的匹配,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关注。这些细节拼凑起来,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当前局势的真实样貌。

0 阅读:0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