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武统派”网友在馆长直播聊天室说,根本不必忙活蓝白合,反正2027就要武统了

虚假允诺允诺 2025-10-09 16:35:17

所谓“武统派”网友在馆长直播聊天室说,根本不必忙活蓝白合,反正2027就要武统了,馆长因此回应:“我懂、我懂,我昨天有看到新闻‘斩首打击’、‘精确斩首’、‘把赖清德狗头斩下来’,兄弟啊!我等你,真的日也思夜也思啊!” 这句话一出,立刻被岛内绿营媒体抓着放大,剪成短视频到处传播,标题一个比一个吓人。 民进党上下立刻跳脚,赖清德办公室马上发声明,说这是对领导人安全的严重威胁,必须依法究办。 新北地检署迅速介入,案子直接交给“重大刑案专组”处理,刑事局也开始搜集证据,准备约谈。 馆长事后澄清,自己只是在回应网友的假设性提问,并没有鼓动暴力。 他还还原了原话上下文,提到当时说的是“如果你能斩掉他狗头,那我没意见,但不要伤害台湾人”,强调重点是避免民众受害。 可这些完整的说法,在舆论战里根本传不开,断章取义的片段早已刷屏。 这起事件表面看是一句过激言论惹的祸,但背后远没那么简单。馆长自今年多次前往大陆,公开表达认同“我是中国人”,批评民进党操弄两岸对立,早已被绿营视为眼中钉。 他用直白的语言戳破了许多长期被灌输的错误认知,动摇了民进党经营多年的信息茧房。 更让当局紧张的是,他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这部分人原本对政治冷感,却因为馆长的言论开始重新思考两岸关系。 这种从岛内自发产生的统一对话声量,比任何外部宣传都更让当权者坐立难安。 所以这次的司法动作,与其说是维护安全,不如说是一次精准的政治打压。通过启动调查程序,可以扣押手机、传唤相关人员,制造寒蝉效应。 不只是针对馆长个人,更是要吓阻其他可能发声的人。过去几年,类似手段已经用在不少统派人士身上,有人被长期限制出境,有人莫名卷入官司。 法律界也有声音指出,言论是否构成恐吓,必须结合语境和主观意图判断。网络直播中的情绪化表达,和真正有计划的暴力煽动,本该区别对待。 但现在的侦办节奏和规格,明显超出了寻常尺度,更像是借司法之名行压制之实。 国民党、民众党都有民意代表发声,认为民进党不该动辄将异见入罪。 有人指出,岛内其实常有针对政治人物的激烈言论,但多数并未被追诉。这种选择性执法,只会加深社会对立,也让真正的言论自由名存实亡。 馆长不是第一个因此惹上麻烦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要还敢在台湾讲真话,挑战当权者的叙事,就随时可能被扣上各种帽子。 但越是这样,越能看出当前执政者的虚弱——他们不怕武统口号,怕的是有人把真相说出来。 这件事最终走向如何,取决于司法能否守住中立底线。但更关键的是,社会是否还能容忍多元声音的存在。 如果连批评执政者的激烈言辞都无法容纳,那所谓的民主,也不过是单向宣传的遮羞布罢了。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虚假允诺允诺

虚假允诺允诺

虚假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