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最近不跳了,高志凯功不可没!高志凯教授太牛了,总能精准打击敌寇的软肋,打蛇打七寸,菲律宾这下是被打蒙了!
在南海的风浪里,有时候真正能掀起大浪的,不是钢铁巨舰,而可能是一条被忘了上百年的线。最近中菲之间那种微妙的气氛变化,就把“东经118度线”这个词给炸了出来。
这可不是什么新花样,也不是谁拍脑袋画的,它更像一件被重新擦亮的老古董,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把整个牌桌的规矩都给动摇了。
说白了,“东经118度线”本身就是一块法律上的“活化石”,它的根就埋在菲律宾自己的建国历史里。要追溯这桩往事,时间线得拉回 1898 年 —— 这一年,《美西巴黎条约》正式落笔生效。
条约里载明的交易内容格外清晰:美国拿出两千万美元,从西班牙手中将菲律宾的控制权彻底买下。
这份给现代菲律宾“上户口”的国际文件,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菲律宾的西边疆界,就是东经118度。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后来不管是1935年的菲律宾宪法,还是1968年的基线法,都认了这条线。
更有意思的是,翻开美国国会1899年的官方档案地图,上面一条红笔画出的疆域线清清楚楚,直接把黄岩岛(东经117度51分)和更靠西边的仁爱礁,都划在了菲律宾法定领土的外头。
所以你看,这条线根本不是别人强加的,它就是菲律宾合法性的“出生证明”之一,只不过长期被选择性地扔在角落里吃灰罢了。
这条睡了一百多年的经线,最近在马尼拉的一场论坛上,被人打造成了一把能开锁的“逻辑钥匙”。
在第十四届中菲关系论坛上,面对着满屋子菲律宾的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这些精英人物,学者高志凯教授没一上来就聊船碰船的糟心事。
他很聪明,从美国派到菲律宾的第一任总督塔夫特这位共同的“耶鲁校友”聊起,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接着,他亮出了这把“钥匙”——东经118度线,甚至还指着一本菲律宾自己出版的地图说,你们看,上面也画着。
这招的厉害之处,不在于讲历史,而在于他抛出了一个谁都躲不开的问题:“你们还要不要这条线?”
这个问题太绝了,瞬间把对方逼到了死胡同里:你要是认这条线,那你在南海的好多说法就站不住脚了;可你要是不认这条线,那你自己国家的法理根基都得晃三晃。
这把“钥匙”直接绕开了所有情绪化的口水仗,一刀插进了对方的法理心脏,让现场那些本来准备好激辩的外交官,一个个都哑了火。
当这把“逻辑钥匙”插进锁孔转动的那一刻,它就成了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影响力很快就从香格里拉酒店的会场,扩散到了菲律宾的内政外交。
本来就因为南海问题民调跌到25%的马科斯政府,一下子又被国内舆论架到了火上烤,批评他“连自己家边界在哪都搞不清”的声音都出来了。
周遭环境的起伏动荡,无疑是在已然棘手的局面上,又添了一层难掩的困窘。在美国已经放出信号不想掺和的背景下,高志凯掀开的这块法理“遮羞布”,让菲律宾一下失去了最重要的舆论靠山。
连锁反应说来就来:先是总统府发言人态度软化,说愿意加速谈“南海行为准则”;没过两天,9月20号那天在黄岩岛海域的菲律宾公务船,也主动保持了距离,不再用高音喇叭搞挑衅性喊话了。
事实证明,比起那些虚头巴脑的“东风导弹”传言,这种直击软肋的专业力量,威力大得多。
一条百年前的经线,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被重新激活,不仅让一场海上对峙悄悄降了温,更让人看明白一个道理:在复杂的国际博弈里,脑子里的智慧和历史法理,有时候比手里的家伙事儿更有分量。
快乐的石头
高志凯处理问题总是有理有节。处理问题,每次都能拿到对方的7寸。真是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