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红颜映山河:记游曦与那些为光明赴死的英烈 提及黄埔出身的女中豪杰,黄埔一期“

孙玉卡说 2025-10-09 10:05:10

黄埔红颜映山河:记游曦与那些为光明赴死的英烈 提及黄埔出身的女中豪杰,黄埔一期“四杰”——赵一曼、胡筠、游曦、胡兰畦的名字,总与烽火岁月里的铿锵身影紧紧相连。而在这四位巾帼之中,游曦短暂却炽热的一生,恰似一支燃到尽头仍迸发光明的蜡烛,映照着革命者对信仰的赤诚,也刻下了令人泪目的悲壮。 她的革命之路,从巴蜀乡野启程。1927年初,为追寻真理,游曦说服母亲,乘船远赴武昌,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这里,她与四川老乡赵一曼并肩编入女生大队第一区队,青涩的脸庞上,早已写满超越年龄的坚定。彼时,《中国青年杂志》创始人、黄埔名师肖楚女的那句“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正照亮着无数青年的前路——游曦未曾想到,这句箴言,后来会成为她生命的注脚,也成为她痛失恩师的刻骨记忆。 1927年的春天,黑暗骤然降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刀挥向共产党人;10天后的南京石头城监狱,肖楚女、刘尔嵩等40多位革命者被秘密枪决,鲜血染红了刑场。当启蒙老师牺牲的消息传到武汉,游曦悲痛欲绝,却未被击垮——4月23日,武汉军校全体师生声讨蒋介石的大会上,她走上台,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却字字铿锵,将悲痛化作继续战斗的火焰。 这一年,19岁的游曦,早已褪去稚气。5月,她加入由叶挺任师长的独立师,随部队西征、东征,枪林弹雨中,她作战勇猛如钢铁战士,出色完成每一次任务;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时,她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把信仰烙进每一次冲锋;12月11日凌晨三点,广州起义爆发,她带领女班战士戴上红领带,向着敌人的阵地义无反顾地冲去,红领带在夜色里,像一簇簇永不熄灭的火种。 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到12月12日早晨,敌人疯狂反扑,大部队为保存实力被迫撤退,游曦却因与部队失联,没能收到撤退命令。她带着一个班的女战士,坚守在广州长堤天字码头,用血肉之躯阻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子弹打光了,她们就扑上去与敌人肉搏,直到最后一名战士倒下——寡不敌众的结局早已注定,可她们没有一人退缩。 当敌人找到游曦的遗体时,竟对这位年仅20岁的女英雄下了最残忍的手:扒光她的衣服,将尸体剁成碎块示众。他们以为这样能摧毁革命者的意志,却不知,这份暴行只会让游曦的名字,更深刻地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但那些像游曦一样为光明赴死的英雄,从未被遗忘。如今,广州起义纪念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壮举;而肖楚女那句关于“蜡烛”的名言,也因游曦们的践行,有了更厚重的意义——他们燃尽自己,却为后来者照亮了通往光明的路,这份信仰与勇气,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孙玉卡说

孙玉卡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