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发图纪念‘“阿克萨大洪水行动两周年’,这是一场至少20万人伤亡,改变数千万人命运的开始! 哈马斯为这场行动付出了近乎“玉碎”的代价。以色列的追杀从加沙延伸到卡塔尔,9月那次空袭连停火谈判现场都敢炸,虽未炸死主谋哈利勒·哈亚,却暴露了所有海外高层的藏身地。加沙境内的武装据点几乎被夷平,辛瓦尔等前线核心战死,基层战士伤亡超万人,组织遭遇严重的代际断层,新招募的年轻人没摸熟火箭弹就得上战场。 但哈马斯的豪赌确实击碎了美国和以色列的战略算盘。美国撮合的《亚伯拉罕协议》本想分化阿拉伯世界,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建交。冲突爆发后,沙特直接暂停了谈判,阿联酋也与以色列关系走到十字路口,这个被美国寄予厚望的外交框架正在崩塌。中国人民大学田文林教授看得透彻,阿联酋若与以色列断交,会产生强烈示范效应,《亚伯拉罕协议》大概率无疾而终。 巴勒斯坦的国际处境迎来惊天逆转。冲突前,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近乎被边缘化,建国议题被搁置多年。如今风向彻底改变,法国、英国都在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全球已有157个国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两国方案”的呼声压过了以色列的“反恐叙事”。加沙人民的苦难成了推动格局变化的悲情力量,只是这代价太过沉重。 中东的旧秩序在炮火中崩塌,新的权力图谱正在形成。美国的影响力出现断崖式下滑,9月以色列空袭卡塔尔时,美军乌代德基地的防空系统压根没启动,阿拉伯国家对美国的安保承诺彻底起了疑心。特朗普抛出的“20点计划”连以色列撤军时间表都定不下来,最后只能在社交媒体上喊口号。 地区力量的洗牌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料。沙特和伊朗此前已恢复外交关系,埃及和土耳其悄悄加强合作,连卡塔尔都敢公开骂以色列“国家恐怖主义”。也门胡塞武装借着局势异军突起,频繁出手牵制以色列,成为地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以色列则第一次与伊朗爆发直接冲突,摩萨德的“追杀战术”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掌控局势的无力。 伊朗和真主党也调整了策略。伊朗不再躲在代理人后面操盘,卡尼那句“不知情”的表态看似甩锅,实则是在划清界限,怕被拖进正面战争。真主党放弃了盲目冲锋,在黎巴嫩南部采取“打打停停”的策略,既保持压力又不扩大冲突,大家都明白现在谁先露底牌谁先死。 以色列自己也陷入了孤立边缘。内塔尼亚胡的极右翼政府加速推进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建设,还宣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这种强硬姿态引发欧盟内部制裁争论,连西方盟友都开始翻脸。埃及收紧了拉法口岸的物资通道,阿拉伯国家虽未直接出兵,却在悄悄断以色列的后路。 加沙的未来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目前的谈判中,“加沙去军事化”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初步方案倾向于由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中立机构共同管理。哈马斯手里的二十多名人质成了最后的谈判筹码,哪怕特朗普的“20点计划”藏着缴械的坑,他们也得硬着头皮谈。 更有意思的是哈马斯的生存现状,这个组织呈现“活下来但没完全活好”的诡异状态。它赢了街头声望,加沙废墟里的孩子还在喊“辛瓦尔万岁”,约旦河西岸的年轻人仍在加入;但它输了实际控制权,行动自由被彻底剥夺。当初为保密压缩知情范围的操作,如今反倒成了无奈的生存智慧,流亡高层能以“前线自主行动”为由坐在谈判桌前。 冲突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发酵。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几十年首次被解除武装,地区武装格局迎来重构。巴基斯坦与沙特签署共同防御协议,进一步搅动了地区安全局势。以色列的农机制造商约翰迪尔公司因局势动荡损失惨重,裁员2500人,连艾奥瓦州的拖拉机公司都在增加农机拍卖数量,冲突的影响早已超出中东范围。 信源:央视新闻《闪评 | 阿联酋给以色列划“红线” 《亚伯拉罕协议》或遭重创!》
加沙持续2年的大轰炸停止了,200多万加沙人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以色列国防军司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