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反而是那个一言不发、一弹未给的中国。 俄罗斯最疼的是什么?是美西方铺天盖地的制裁。能源卖不出去,外汇来源被掐断,工业链更是被一层层拆解。这时候光有子弹没用,得有钱买零件、有钱维持民生、有钱支撑长期消耗。 中国就成了那个最稳的“补给站”,只不过补的不是弹药,是实打实的经济血脉。 能源贸易是最先被看见的突破口。俄罗斯的原油以前主要靠欧洲市场消化,制裁一来差点断了销路。中国顺势接过了接力棒,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达到1.0847亿吨,占了中国原油进口的19.6%。 天然气管道也没闲着。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4年输气量已经达到310亿立方米,眼看就要摸到380亿立方米的设计目标。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也不含糊,一年就有860万吨运到中国。 这些能源交易不是小数目,直接给俄罗斯的国库注入了稳定的现金流。 光卖资源还不够,俄罗斯的工业体系急需“输血”。西方企业撤资后,汽车、电子等领域全是窟窿。中国的车企立马补了上去,吉利、奇瑞这些品牌不光把车卖过去,还直接在当地建厂,产能涨得飞快。 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的机械电子和运输设备,占了对俄出口总额的60.3%。小到家电零件,大到工程器械,基本上撑起了俄罗斯民生和工业的半边天。 更妙的是贸易通道的搭建。西方堵死了俄罗斯的传统出海口,中国就联手开辟新路线。中欧班列经俄罗斯的线路占比超过70%,开行量一年比一年高。 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桥这些“硬联通”项目陆续竣工,物流成本一下降了不少。就连北极的“冰上丝绸之路”都动起来了,中欧北极快航直接把义乌的小商品送进欧洲,还避开了地缘冲突的风险。 这些通道不光帮俄罗斯把资源运出去,还把中国的工业产品送进来,形成了闭环。 金融领域的配合更见功力。美西方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搞SWIFT结算封锁,中国就推动本币结算。现在俄罗斯对华进口依存度快到50%,出口依存度也超30%,本币结算让双方都绕开了美元霸权的限制。 这种深度绑定,比单纯的援助结实多了。俄罗斯不用再担心账户被冻结,中国也能稳定获取能源和资源,双赢的局面就此形成。 地方合作更是把这种联系扎得更深。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的合作早就上了轨道,政府间的合作机制都建起来了。俄罗斯从远东到莫斯科,各地都在开产业园,就盼着中国企业过去投资。 中国这边更热闹,黑龙江、广东这些传统对俄大省不用说,浙江、重庆、安徽这些地方也成了对俄合作的新力量,民营企业都成了主力。 这种全方位的合作,可不是靠几车弹药能比的。伊朗和朝鲜的支援,顶多是给俄罗斯的“止痛药”,能缓解战场一时之急。 中国的做法是直接给俄罗斯换了个“新心脏”,重构了它的对外经济循环。没有这个循环,俄罗斯的能源卖不出去,工厂开不了工,民生维持不住,战场再勇猛也撑不了太久。 最关键的是,中国的支持站得住脚。所有合作都基于平等互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跟西方那种援助捆绑政治条款的套路完全不同。 这种模式让俄罗斯有尊严地接受帮助,也让中国的合作显得光明正大,美西方想挑刺都难。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都说了,这种合作是在建全球基础设施的新支柱。 现在再看,伊朗的无人机、朝鲜的炮弹只是战场上的“尖兵”,中国构建的经济体系才是俄罗斯真正的“后盾”。前者决定了战场的局部胜负,后者决定了俄罗斯能在这场博弈中撑多久。 乌克兰大概也慢慢看清了这点。打了这么久,越打越发现俄罗斯的后劲很足,根源就在这种全方位的经济支撑上。 那些看得见的武器支援固然刺眼,但真正要命的,是那个看不见的经济网络。这个网络让俄罗斯在制裁中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稳。 这大概就是最现实的国际博弈逻辑:炮弹能赢一时,经济才能赢一世。中国没发一弹,却用实实在在的合作,成了俄罗斯最靠谱的支撑。 信源:《经济日报》
乌克兰终于醒了?都以为俄罗斯背后站着的是伊朗、朝鲜,谁能想到,真正撑住俄罗斯的,
糖心萌喵
2025-10-08 04:24: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