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晚写道:“赖清德在双十节前夕接受美国媒体专访,重申‘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台湾也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等两岸定位论述后,中国大陆国台办星期三批评,赖清德和‘台独’势力不过是撼树蚍蜉,并指赖清德对外部势力卖身投靠、输诚跪舔,不惜葬送台湾经济命脉和发展前景。” 最近赖清德的言行实在是自取其辱,聪明反被聪明误。中国大陆批评的太形象了。 去年岛内选举结果出来后,有组数据挺有意思:虽然民进党继续执政,但在20-35岁年龄层,支持“两岸交流常态化”的比例反而比前年上升了8%。这可不是我瞎编,是岛内多个民调机构交叉验证的结果。这说明什么?当台湾年轻人真正面对就业压力、薪资停滞时,他们开始意识到隔绝带来的实际损失。就像台南那个因石斑鱼滞销而改行做直播的渔民阿伦,他在视频里苦笑:“政治口号养不活一家人。” 再看大陆这边,福建平潭的“台胞社区”今年出现了新现象:不仅台商入驻,还来了不少台湾网红、程序员、心理咨询师。他们看中的不是政策补贴,而是大陆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业态。这种“用脚投票”比任何宣传都真实——当台湾青年发现大陆短视频平台能让他月入十万新台币时,那种“大陆抢饭碗”的焦虑叙事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历史早有启示。1990年代台商皮鞋厂在东莞遍地开花,带动了台湾管理经验与大陆制造能力的第一次深度融合。如今在浙江义乌,台湾设计师把闽南砖雕元素融入国潮服饰,产品卖到欧洲。这些具体而微的案例都在证明:两岸经济的互补性从未消失,只是在转型升级。 但问题恰恰在这里:当民间融合走到新阶段,为什么政治对话反而陷入僵局?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最近两岸渔业纠纷调解时,双方船员用闽南语互骂后突然沉默——他们发现彼此乡音完全相同。这种文化根脉的突然显现,比任何宏观论述都更具冲击力。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权威信源深度分析,坚持客观立场,旨在促进理性讨论。原创首发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信源均来自网络,若存在争议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将予以删除。)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晚写道:“赖清德在双十节前夕接受美国媒体专访,重申‘中华民国和中
薇薇呀
2025-10-08 23:08: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