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骗了所有人,真实的日本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可怕,我们要打起警惕。 最近这些年来,

康安说历史 2025-10-08 22:46:53

日本骗了所有人,真实的日本远比你想象的更加可怕,我们要打起警惕。 最近这些年来,不少人一谈起日本,第一反应就是“日本消失”、“日本无欲望社会”,他们过去的三十年,是“失去的三十年”。 然而,日前,日本人再获诺贝尔奖,更是揭开了日本的真面目:日本并不是真的那么举步维艰。 这位大阪大学教授靠 “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研究获奖,看着是单个科学家的突破,实际上是日本科研体系厚积薄发的缩影 —— 这已经是他们近十年里第四个医学诺奖了,2001 年喊出的 “50 年 30 个诺奖” 目标,才过去 24 年就已经拿下 17 个,完成度直奔六成,当年嘲笑这个计划不切实际的人,现在估计得悄悄闭麦。 日本的科研从来不是靠灵光一现,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定下 “科学技术创新立国” 战略,企业更是把研发当命根子,岛津制作所这种巨头敢把三成利润砸进基础研究,搞出 “高校 + 企业” 的双引擎模式,76% 的诺奖成果都诞生在本土机构,这种扎根实业的科研玩法,比单纯靠实验室堆论文扎实多了。 别以为年轻人 “躺平” 就代表整个国家没追求,人家的钱和精力都花在了刀刃上,光 2023 到 2027 年的防卫装备研发预算就高达 3.5 万亿日元,是上一期计划的 4 倍,嘴上说着 “技术落后”,转头就砸钱搞高超音速导弹和 AI 无人机,这种藏着掖着的狠劲才真该留心。 再看经济,表面上 2023 年 GDP 跌到 4.21 万亿美元,比巅峰期少了近万亿,可谁能想到人家在海外偷偷 “再造了一个日本”。2024 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突破 533 万亿日元,折合 3.7 万亿美元,相当于本土 GDP 的 87%,虽说丢了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头衔,但这规模依然吓人。 丰田、三菱这些巨头早就把工厂开遍全球,政府养老投资基金更是握着 258.6 万亿日元的盘子,20 多年赚了 164 万亿,这种靠海外收益补本土短板的玩法,比硬撑 GDP 数字聪明多了。 所谓的 “失去” 不过是把低端产业往外挪,高端制造和金融资本早就在全球布局,就像把钱换成了更值钱的资产,表面看着缩水,实则家底更厚了。 最该警惕的还是军事上的小动作,2024 年防卫预算飙到 7.9 万亿日元,连续两年增幅超万亿,嘴上喊着 “防御”,手里却拿着 1.2 万亿日元搞导弹攻防,又是改装 12 式反舰导弹,又是给宙斯盾舰装 “战斧” 巡航导弹,甚至建了新的导弹发射基地。 更要命的是法理上的突破,解禁集体自卫权十年,自卫队早就从 “本土防御” 变成了美军的 “武力随扈”,不仅给美国军舰护航,还把 F-15J 战机部署到英国,搞起了跨洲军力部署。 现在又打着 “应对威胁” 的旗号,要搞能攻击他国领土的 “反击能力”,甚至有专家公然提议研发核动力潜艇,这种一步步撕毁和平伪装的操作,比明着扩军更危险。 工业领域更不用多说,虽说 2024 年工业机器人市占率降到 29%,但 45 万台的保有量依然稳居全球第二,发那科的精密机床还是高端制造的 “卡脖子” 设备。 人家嘴上说着 “机器人技术落后”,转头就和美国合作研发能自主作战的 AI 无人机,还成立 “防卫创新技术研究所”,一半人手从民间企业挖来,专搞军民两用技术,这种把民用科技往军事上转的能力,才是最可怕的。 那些念叨 “日本衰落” 的人,多半是只看表面新闻没算过细账。诺奖井喷背后是几十年的科研积淀,海外资产膨胀藏着全球资本布局,军事预算翻倍暗含进攻野心,这些线索串起来就会发现,所谓的 “无欲望”“举步维艰” 全是烟雾弹。 日本从来没停下脚步,只是换了种低调的方式积蓄力量,这种看似温和实则步步为营的风格,远比高调张扬的对手更值得警惕。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