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了, 我选择放过自己。 我写头条写了快一个月, 流量最好的一篇展示量三万多, 阅读量两千多。 看着后台那个数字,突然就笑出声了。 这一个月跟魔怔似的,早上睁眼第一件事摸手机,半夜做梦都在想选题。 朋友约饭总说没空,其实就窝在沙发上刷新阅读量。 现在想想,那会儿整个人都被数据绑架了,像揣着个电子心跳——阅读量往上涨两格,嘴角就咧到耳根;要是半小时没动静,连呼吸都跟着变缓。 后来在图书馆看见个老爷子,捧着本发黄的《汪曾祺全集》看得入迷,手指头还跟着文字节奏轻轻敲桌面。 那种沉浸的快乐,突然把我点醒了。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把创作搞得太沉重了? 动不动就要十万加,张口闭口垂直领域,反倒把最初想说话的那股劲儿弄丢了。 记得小时候写日记,藏在铁皮盒里生怕别人看见。 现在倒好,发个动态三分钟没点赞就忍不住想删。 其实文字本来该是诚实的印记,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该有什么痕迹就留什么痕迹。 展示量不过是路过行人踩出的水花,真正滋养土地的,是那些沉在土壤里的真诚表达。 隔壁练琴的姑娘天天弹错音,可每次路过听见琴声,都觉得比唱片里的完美演奏更动人。 写作大概也是这样,笨拙但鲜活的表达,永远比精致却空洞的数据更接近创作的本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释怀了, 我选择放过自己。 我写头条写了快一个月, 流量最好的一篇展示量三万多,
大千世界很好
2025-10-08 22:37: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