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暂停澳铁矿采购,必和必拓强硬涨价15%!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持续数月的价格

文人学社 2025-10-08 20:58:06

中方暂停澳铁矿采购,必和必拓强硬涨价15%!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持续数月的价格僵局。必和必拓坚持将 2025 年长协价较上年上调 15%,锁定在 109.5 美元 / 吨,而当时现货市场价格已跌至 80 美元左右,两种定价体系的价差达到近 30 美元。 对于年进口量占全球海运贸易 72% 的中国来说,若接受这一报价,每年将多支付超过 200 亿美元成本。 叠加此前澳方加入 “关键矿产联盟”、考虑限制稀土出口的动作,多重因素最终促成中方的果断回应。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9 月 30 日发布的通知明确,暂停所有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海运订单,已装船在途的货物也纳入其中。 这一举措并非突发,而是长期战略的落地 —— 成立该集团的初衷,就是打破三大矿商的价格垄断,以 “单一大买家” 身份争夺议价权。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民币计价且已到港的现货仍可正常清关,清晰传递出对结算货币的考量。 必和必拓的强硬态度很快遭遇市场反噬。 其伦敦证券交易所股价单日下跌 5%,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澳大利亚矿业股整体承压。 新加坡铁矿石期货价格应声异动,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夜盘成交量则顺势超过新加坡,形成新的定价力量。 澳大利亚国库部紧急测算,2025 财年铁矿石出口收益将从 1160 亿澳元降至 1050 亿澳元,直接拖累 GDP 增速 1.2 个百分点,西澳州财政收入预计减少 15%。 中方的应对有着扎实的替代方案支撑。 巴西淡水河谷早已凭借 65% 的高品位矿优势承接订单,钱凯港的启用进一步缩短了海运周期。 更具分量的是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投产,这座全球储量最大的优质铁矿年产可达 1.2 亿吨,首船货轮 10 月已运抵中国,且开采运输全链条由中方主导。 国内层面,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加速推进,废钢利用率目标提升至 30%,电炉炼钢技术推广持续降低进口依赖,“海外替代 + 国内挖潜” 的双重保障已然成型。 必和必拓的困境源于对市场变化的误判。 当力拓、FMG 主动适应人民币结算时,其仍坚持美元定价,忽视了中方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的长期诉求。 高盛数据显示,中矿资源集团成立后,铁矿石价格波动率下降 40%,投机空间被压缩,市场稳定性显著提升。 海南人民币期货市场 2025 年首季交易量突破 500 万吨,为企业提供了对冲价格与汇率风险的工具,美元在这一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在松动。 局势的发展推动着调整的出现。 必和必拓剩余的对华现货交易已全部改用人民币结算,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态 “希望出口畅通”,却尚未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这场博弈让各方看清,全球铁矿石贸易的话语权正在转移,最大买家的需求与规则诉求再也无法被忽视。 中方的行动始终围绕供应链安全与市场公平展开。 从推动多元化进口到建设期货市场,从争取定价权到探索人民币结算,每一步都在完善全球资源贸易的参与方式。 这并非要打破现有体系,而是推动其向更公平、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澳大利亚矿业的遭遇也印证了,在全球化时代,单边垄断与强硬姿态难以持续,唯有适应市场变化、尊重合作伙伴诉求,才能实现长期共赢。 这场围绕铁矿石的风波,最终成为全球资源贸易规则演进的催化剂。 中方用务实布局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也为大宗商品贸易的货币多元化、定价合理化提供了实践样本,推动着全球资源格局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