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当多数大学生在朋友圈晒旅行打卡照时,青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孟成的相册里,满是沾满泥巴的双手和堆积如山的玉米棒。这个19岁青年用7天半时间,在山东潍坊的黏土地里完成了5亩玉米的抢收,被网友称为“最接地气的国庆实践”。 与天气赛跑的秋收战役 10月1日清晨5点,孟成就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泞下地了。由于连续阴雨,收割机无法作业,全家只能靠手工抢收。他独创的“流水线作业法”在抖音上火了——左手掰棒、右臂挎筐,装满后弓着腰把玉米倒进田埂边的三轮车,动作娴熟得像个老把式。“湿玉米棒有五六斤重,第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孟成向记者展示手掌上的血泡,这些“勋章”换回了8000多斤未发芽的玉米。 水果摊与玉米地的双线作战 父母在镇上经营的水果摊正值国庆销售高峰,孟成主动包揽了大部分农活。每天凌晨4点,他先帮父亲装车发货,再赶在露水消散前下地;母亲抽空送来午饭时,常发现孩子就着垄沟里的积水洗手,啃着馒头又继续干活。同学陈浩宇来帮忙时,看到的是这样的场景:夜幕下,浑身泥浆的孟成打着手电,把最后一车玉米码成整齐的金字塔。 “键盘上的手更要沾泥土” 作为村里走出的第一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次更用手机拍下全过程:“想让城里同学看看,屏幕里的丰收特效,需要多少滴汗水才能实现。”该校农学院教授点赞道:“这比任何思政课都生动——知农爱农不是口号,是弯腰捡起的每一个玉米。” 当代青年的责任传承 这组“玉米日记”短视频获得327万点赞,有网友算出震撼数据:5亩玉米约需弯腰3000次,相当于完成30场足球赛的跑动量。 (您身边有没有这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年轻人?欢迎提供线索)农大学子 国庆“掰玉米”
国庆假期最后一天,当多数大学生在朋友圈晒旅行打卡照时,青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一
岩边欣赏落日
2025-10-08 19:2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