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日本,这国家的胆子从来就不是靠实力撑起来的,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冒险基因。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日本却表现出一定的胆量,这是因为日本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若胜利,能够获得巨大的好处;即便失败,丢掉的只是几个偏远的小岛,且本土不会遭受全面入侵,中国不会轻易进攻日本本土。 先说说历史上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 1941 年偷袭珍珠港。当时美国的工业实力、军事实力都远超日本,日本海军总吨位还不到美国的一半,航母数量也少两艘。可日本就是敢赌一把,偷偷派舰队横跨太平洋,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他们明知道这么做会把美国拖进二战,明知道长期对抗肯定打不过,却还是抱着 “速战速决” 的冒险心态动手,最后虽然一开始占了便宜,却也把自己拖入了战败的深渊。这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的冒险,不是实力能解释的,更像是一种刻在战略选择里的本能。 再看现在,日本的冒险基因也没藏着掖着。2023 年日本公布的《防卫白皮书》里,直接把防卫预算提到了 GDP 的 2%,还采购了美国的 “战斧” 巡航导弹,射程能覆盖中国东部沿海。 要知道,日本和平宪法原本规定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可它不仅突破了这个限制,还在跟美国搞 “联合夺岛演练”,频繁在南海、台海附近搞军事活动。 有人说日本是仗着美国撑腰才敢这么干,可要是没有骨子里的冒险倾向,就算有美国支持,也不会主动往大国对抗的漩涡里跳 —— 毕竟真出了事,美国未必会真的为日本 “拼命”,但日本就是愿意冒这个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冒险从来不计较 “实力差距”。这些年中国的国防实力一直在提升,海军舰艇总吨位、空军先进战机数量都远超日本,可日本反而加快了军事扩张的步伐。 2024 年它跟菲律宾签署了《访问部队协议》,还计划在琉球群岛部署导弹部队,甚至公开说 “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表态不是单纯的 “跟风美国”,而是它自己就想借着 “大国竞争” 的机会,突破和平宪法的束缚,重拾军事影响力。 哪怕知道中国的反制能力有多强,哪怕知道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它还是愿意冒这个险,这就是冒险基因在起作用。 日本的这种基因,跟它的历史发展路径也有关系。近代以来,日本多次靠 “冒险” 实现战略突破:明治维新后,它靠甲午战争打败清朝,靠日俄战争打败俄国,每次都是以小博大,每次都抱着 “赌一把” 的心态。 这种成功经历让它形成了一种错觉 —— 只要敢冒险,就能以弱胜强。哪怕二战战败打破了这种错觉,可这种战略思维还是留了下来,变成了骨子里的惯性。现在它看到中美在亚太博弈,又想故技重施,靠冒险在夹缝中获取利益,哪怕风险再大也不在乎。 对比美国就能更清楚看到区别。美国在亚洲不敢跟中国开战,是因为它会算 “成本账”—— 跟中国开战会损失巨大的经济利益,还会动摇自己的全球霸权,所以哪怕在亚太搞军演、拉盟友,也不敢真的跟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可日本不会算这种 “长期账”,它更看重 “短期机会”,只要觉得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就愿意冒险尝试。比如它想成为 “正常国家”,想摆脱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束缚,就敢借着 “对抗中国” 的名义,一步步突破军事限制,哪怕这会引发地区紧张局势也在所不惜。 2025 年初,日本还宣布要跟美国合作开发 “第六代战机”,计划在 2035 年前部署。这种举动看似是提升实力,实则是在强化自己的 “冒险资本”—— 它想通过提升军事能力,让自己在未来的地区冲突中更有 “底气” 冒险。 可实际上,就算没有这些新武器,日本的冒险倾向也不会减少,就像二战时它没有美国的先进武器,照样敢偷袭珍珠港一样,基因里的东西,不是靠装备能改变的。 说到底,日本的胆子从来不是靠实力支撑的,而是来自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冒险基因。美国不敢在亚洲跟中国开战,是因为它权衡利弊后觉得 “不划算”;而日本敢,是因为它的战略选择里,从来就少不了 “赌一把” 的成分。 这种区别,不是实力差距能解释的,而是历史、文化和战略思维长期积累的结果。未来在亚太地区,日本的这种冒险倾向,恐怕还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这一点,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周边国家,都得保持警惕。 如果美国在亚洲的力量不能压制中国,那么美国就会释放这个“日本烈权”。所以美国不需要再找什么亚洲代理人,日本就是最好的,最廉价的,不需要美国花费资源,日本绝对自愿对抗中国。
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
烟雨评社
2025-10-08 15:45: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