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高志凯教授确实是厉害,他建议台湾统一后,要对2300万台湾同胞进行溯源,一直追溯到1945年。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必须把他的祖先追溯到1945年。 要弄明白这个建议的意义,得先回到 1945 年那个关键节点。这一年 10 月 25 日,台湾地区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庄严宣布:“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从这一天起,被日本殖民统治 50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也重新成为中国公民。在此之前,台湾历经荷兰殖民、明郑时期、清朝管辖,1895 年甲午战争后被割让给日本,而 1945 年的光复,彻底终结了殖民历史,让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重新续接。 高志凯教授建议追溯到这一年,正是为了从历史根源上明确台湾同胞的中国身份,厘清被殖民历史与国家归属的界限。 从台湾人口构成的历史演变来看,1945 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坐标。现在台湾 2300 万人口中,闽南人约占 70%,客家人约占 14%,外省人及后代约占 14%,还有少量原住民。 闽南人和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是明清时期从福建、广东迁移到台湾的,他们带着大陆的文化、习俗和宗族脉络,在台湾定居繁衍。 原住民则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其历史与大陆南方少数民族有着深厚渊源;外省人及后代多是 1945 年前后从大陆各省迁往台湾的,他们直接经历了台湾光复的历史时刻。 无论哪个群体,他们的家族迁徙轨迹和历史记忆,都能在 1945 年找到与祖国大陆联结的关键节点 —— 闽南人、客家人的祖先源自大陆,原住民的文化根脉与大陆同源,外省人更是直接从大陆来到台湾,共同构成了台湾同胞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溯源到 1945 年,更能清晰区分 “殖民历史” 与 “国家认同”。日本殖民台湾 50 年间,曾推行 “皇民化运动”,试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让台湾同胞认同日本殖民统治。 但这种殖民同化从未真正成功,台湾同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身份,从雾社事件到抗日义勇军,无数台湾先烈为反抗日本殖民、回归祖国而牺牲。1945 年台湾光复时,台湾同胞涌上街头,举着 “欢迎祖国军队”“台湾回归中国” 的标语,欢庆回归的场景,至今仍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高志凯教授建议的溯源,就是要让每个台湾同胞都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家族历史与祖国大陆的联结,看清殖民历史的本质,坚定对中国的国家认同,不再被 “台独” 势力篡改的历史所误导。 从现实层面看,这种溯源也能帮助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了解。现在台湾有不少年轻人,因为长期受 “台独” 教育影响,对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两岸历史联系了解不多,甚至对 “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产生模糊认知。 通过追溯家族历史到 1945 年,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祖父辈可能来自福建漳州、广东梅州,或是从山东、江苏等地随军队来到台湾,家族的族谱、老照片、口述历史,都是两岸血脉相连的鲜活证据。 这种基于个体家族的历史认知,比空洞的理论宣传更有说服力,能让台湾同胞从自身经历出发,感受到与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减少两岸之间的认知隔阂。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溯源并非要 “清算历史”,而是要 “厘清归属”。高志凯教授强调 “每一个人都不能落”,就是要确保所有台湾同胞都能参与到历史记忆的重构中,无论其家族何时迁到台湾、属于哪个群体,都能在 1945 年这个关键节点找到与祖国大陆的联结。 这种做法尊重每个台湾同胞的家族历史,也尊重台湾的多元文化,同时明确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让 “台独” 势力试图割裂两岸历史联系的图谋失去立足之地。 现在,已有不少两岸学者和民间团体在推动类似的历史梳理工作。比如台湾的 “中华两岸姓氏文化交流协会”,就经常组织台湾同胞回大陆祖籍地寻根问祖,帮助他们找到家族族谱,了解祖先迁徙的历史。 大陆的历史研究机构也在整理台湾光复时期的档案、照片、口述史料,为台湾同胞溯源提供资料支持。这些民间层面的努力,与高志凯教授的建议相呼应,共同为两岸同胞构建共同的历史记忆,为台湾统一后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打下基础。 说到底,高志凯教授建议的溯源,核心是要让台湾同胞从历史根源上认清自己的中国身份,看清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1945 年不是台湾历史的 “起点”,却是台湾回归祖国、台湾同胞重新成为中国公民的 “新起点”,从这个节点追溯,能让每个台湾同胞都明白:自己的根在大陆,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台湾的历史从来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篡改的事实。 等到台湾真正回归祖国怀抱的那一天,唯有彻底厘清身份认同、清除殖民残留,才能让台湾真正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守护的家园,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很多人把台湾地下组织覆灭怪到蔡孝乾叛变上,其实没那么简单。1949年国民党残余
【15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