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被问:难道不是中国阻挠印度进入五常?马凯硕回答:其实,现在联合国进行改革,最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是,印度不应该总选择站在中国的对立面。这两个国家刚刚建立之初,他们的关系曾经很好。 马凯硕说:恕我直言,印度最聪明的做法,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之前,和中国加强交流合作,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因为中国正在和美国展开竞争,这样印度还有主动权。 马凯硕这席话算是点透了中印关系的关键门道,先说说联合国改革这事儿,中国其实比谁都盼着改,现在安理会里亚洲就中国一个常任理事国,可亚洲占了世界一半人口,经济总量眼看要超欧美,这种格局早就跟不上 “亚洲世纪” 的步子了。 中国一直喊着要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安理会里发达国家占着太多席位,南北失衡得厉害,改革能让中国借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在全球治理里多说话,这明显符合自身利益。 印度总觉得是中国卡它入常,可实际上中国从没明着反对,反倒是印度自己老往对立面站,比如在金砖组织里,一会儿威胁退出,一会儿又拿贸易逆差说事儿,硬要和中国掰手腕,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帮着推进入常? 要知道改安理会规则得五常全点头,印度不先理顺和中国的关系,光靠美俄那点含糊的支持根本没用,毕竟美俄心里也打着小算盘,既想拉印度制衡中国,又怕印度真入常后不听话。 再说中印那点老交情,当年可不是现在这样剑拔弩张。刚建国那会儿,两国一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互相帮衬,印度还带头承认新中国,那段日子好得能穿一条裤子。 后来闹掰纯属后天选择,而非天生对立,就像马凯硕说的,就算成不了好朋友,至少能做工作伙伴。可印度偏不,边界问题谈了五年多还在拉锯,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更是把关系降到冰点,转头又跟着美国搞 “印太战略”,想借外力压中国。 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把自己套住了,美国一边喊着支持印度,一边又拿关税逼它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搞得印度能源命脉都被掐在别人手里,只能反过来求美国允许买伊朗和委内瑞拉的油,这处境多被动。要是换个思路跟中国合作,哪用得着看美国脸色? 最该说的是中国的发展经验,这可是印度能抄的近道,偏偏印度以前瞧不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让 8 亿多人脱贫,这数字比印度总人口的一半还多,而印度现在还有近 2 亿人住在贫民窟,农村贫困率高达 25%。 基建方面更没法比,中国十年修了近 4 万公里高铁,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印度那条喊了快十年的高铁,至今没全线贯通。 制造业上,中国早就成了 “世界工厂”,完整的产业链能造从手机到高铁的一切,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虽然厉害,班加罗尔号称 “亚洲硅谷”,但国内连像样的电子组装厂都没几家,大部分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 就连印度自己人都清楚,莫迪喊着 2047 年要成发达国家,光靠自己瞎折腾根本没戏,得跟中国联手才行。 就说 RCEP 吧,印度 2019 年非要退出,说要保护本土产业,结果错失了和亚洲最大经济体抱团的机会,2025 年又偷偷想回去,因为美国关税一压,才发现没中国参与的贸易圈根本玩不转,经济学家萨克斯都催它赶紧加入,不然 GDP 连 7% 都上不去。这前后的反差,可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 现在中美竞争正酣,这恰恰是印度的机会,可惜它没抓住主动权。中国忙着和美国掰手腕,根本没空跟印度计较,反而愿意开放市场、分享技术,要是印度这会儿递个橄榄枝,能拿到的好处可不少。 比如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的光伏和电池技术世界第一,印度缺电又想搞清洁能源,合作起来既能解决印度的能源问题,又能让中国企业打开市场,双赢的买卖偏要搞成对立。 反观印度现在的操作,一边想靠俄罗斯的石油过日子,一边又怕美国制裁,在两大国之间左右摇摆,把自己搞得进退两难。 马凯硕说要在中国成世界第一前搞好关系,这话太实在了,等中国真的站到顶端,印度再想谈合作,筹码可就没现在多了。 其实说到底,印度入常的坎儿不在中国,在自己的心态。总想着和中国比高低、找对抗,却忘了邻居是搬不走的,与其被美国当枪使,不如跟中国坐下来谈合作。 毕竟在亚洲,中国和印度要是能并肩走,西方根本没法制衡,这才是 “亚洲世纪” 该有的样子,可惜印度现在还没想明白这点。
看到印度人在澳大利亚抗议,要求获得永久居留权。本来想乐呵乐呵一下,哪知印度人却已
【184评论】【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