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宣布,将斥资8.4亿澳元(约合5.54亿美元)用于扩建其位于南澳大利亚州

凡之谈世界 2025-10-08 12:07:06

必和必拓宣布,将斥资8.4亿澳元(约合5.54亿美元)用于扩建其位于南澳大利亚州的奥林匹克坝地下铜矿项目,以期提高这种关键导线金属的产量。 这事儿看着是矿业巨头在布局未来产能,实则满肚子算盘全围着中国打转,真以为砸点钱扩产就能无视咱们?纯属想多了。 全球铜消费的半壁江山都在咱们这儿,2025 年光国内需求就奔着 1400 万吨去了,正好占全球总需求的 50%,它敢把这么大的买家晾在一边?除非是不想赚钱了。 铜这东西早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工业原料了,现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站、特高压项目,哪样离得开它?国内新能源领域的用铜占比都已经涨到 35% 了,成了最大的需求增量来源。 必和必拓自己都预测,到 2050 年全球铜需求得涨 70%,这波增长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绝对是主力引擎。它这会儿砸钱扩建,说白了就是提前抢位置,等着分中国市场的蛋糕。 再看看奥林匹克坝这项目的扩建手笔,可不是小打小闹。要在南部矿区挖新的地下斜坡,方便往更深的矿脉开采;地下的电气化铁路要从 4.85 公里延长到 6 公里以上,还得加六台机车,减少卡车运输。 甚至要新盖一座氧气厂来强化冶炼,把精矿处理速度从每小时 80 吨提至 85 吨,连杂质都得往下压。 这么折腾下来,就是为了把产能提上去,毕竟现在全球铜市早就供不应求了,2025 年的供需缺口都超过 150 万吨了,这缺口还得持续好几年。 必和必拓心里门儿清,现在全球铜矿供应早就跟不上趟了。过去十年才发现 14 个新矿床,可铜矿从发现到投产平均得等 17 年。 更不巧的是,近期印尼那座全球第二大的铜矿还因为事故停产了,一下就少了 4.5 万吨精炼铜供应;智利、秘鲁那些老产区又面临矿石品位下降的问题,想增产都难。它这会儿加码奥林匹克坝,就是瞅准了供应紧张的空子,想把市场份额攥得更牢。 但它再怎么算计,也绕不开中国这个核心。必和必拓自己都承认,超过一半的产品都销往中国,每年给中国供应的铜精矿就得数百万吨。 之前连续七年参加进博会,展台中央摆的都是铜矿沙盘,首席商务官还一个劲儿说 “中国是最大市场”,这态度摆得明明白白。 所谓的 “对冲风险”,不过是给自己找台阶下,真要是跟中国脱钩,它的铜矿就算挖出来也没人接盘,总不能让澳大利亚自己消化吧? 澳大利亚总理都把奥林匹克坝称作 “能源转型的基石”,说没有可靠的铜供应就没有零排放的未来。这话没说错,但他没点明的是,零排放未来的主力市场在中国。 国内 2025 年上半年的电网投资同比都涨了 1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 800 万辆,光伏新增装机超 120GW,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铜需求。 必和必拓扩建完产能,最后还得乖乖把铜运到中国来,毕竟咱们不只是大买家,还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加工能力占了全球 45%,它的铜精矿得靠咱们炼成成品才能用。 现在 LME 铜价就在 9800 到 11000 美元 / 吨之间晃悠,随着供需缺口越来越大,长期涨价是肯定的。 必和必拓砸下去的 5.54 亿美元,看着不少,等产能上来了,再借着涨价的东风,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中国的需求能稳住。要是没了中国市场的支撑,全球铜价能不能稳住都难说,它的投资回报更是没影的事。 之前必和必拓在铁矿石上跟中国闹过别扭,现在在铜上可不敢再任性了。铁矿石还有替代选项,可铜的供应链更集中,咱们要是减少采购,它找下家都难。 而且中国的铜消费是 “基建 + 新能源” 双轮驱动,传统的城市更新、水利工程要铜,新兴的 AI 服务器、风电项目也得用铜,AI 服务器的铜用量比传统服务器都高 30%,这需求根本停不下来。 奥林匹克坝现在每年能产 31.6 万吨铜,扩建之后产能肯定还得往上走,必和必拓的目标是把全球铜产量从每年 170 万吨提到 250 万吨左右。 这么大的增量,除了中国谁也接不住。它那些升级改造的设备,从地下斜坡到氧气厂,说到底都是为了给中国市场供货做准备。 别以为矿业巨头能自己说了算,市场需求才是真正的指挥棒。中国现在搞新质生产力,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只会增不会减,必和必拓要是真敢无视咱们,有的是其他矿商抢着合作。 说到底,必和必拓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 “嘴上硬气,身体诚实”。8.4 亿澳元的投资看着是赌全球需求,实则每一分钱都押在了中国市场上。 现在就等着看它扩建完之后怎么加大对华出口了,毕竟铜挖出来是要卖的,而咱们的新能源项目还等着铜来搭架子。 这供需两端早就绑在一起了,必和必拓再怎么折腾,也改变不了这个基本盘。想无视中国?那纯属做梦,真要是这么干了,最后亏的还是它自己。 参考资料:新浪财经 《必和必拓(BHP.US)投资5.54亿美元扩建南澳铜矿 瞄准全球铜需求增长70%》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