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炮轰西方:说好了支持乌克兰,你们居然还向俄罗斯卖零件 10月5日凌晨,俄军发动了新一轮大规模空袭。50多枚导弹,500架无人机,像潮水一样扑向乌克兰的电力系统、弹药库、前线指挥所。 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几乎同时响起空袭警报,乌克兰防空系统疲于应对,多个城市陷入停电。 泽连斯基当天就发声了,但这次他没再喊“感谢西方”,他直接把炮口对准了所谓的“盟友”。 他公开指控,乌克兰现在承受的一切苦难,很多是因为西方国家:你们一边说要制裁俄罗斯,一边却还在偷偷往俄军武器里塞零件。 这话一出,西方政坛立刻炸锅了。泽连斯基点名了八个国家,美国、中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和荷兰。 他没拐弯抹角,直接把企业名也拉出来了。德州仪器、阿尔特拉、富士通、College Electronics……这些名字,几乎都出现在俄军导弹和无人机的残骸里。 最让人震惊的是数据:一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居然含有96个外国零部件;而这次投入战场的500架无人机,用掉了超过10万个西方制造的精密零件。 泽连斯基说得没错,乌克兰在前线拼命,西方却在后方“帮倒忙”。 更荒唐的是,这些零件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流入俄罗斯的。 它们被包装成“洗衣机控制器”“工业模块”,从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阿联酋、土耳其这些“中转国”流进俄罗斯军工体系。 俄军甚至在电商平台冒充“无线电爱好者”,采购关键陀螺仪和芯片,包裹上写的是“充电宝”。 西方政府当然不承认这些事。他们嘴上说着“最严厉的制裁”,却从不解释为什么Kh-101巡航导弹里能找到十几个来自美国和瑞士的零部件。 英国商务部说他们禁止了数千种商品出口,但从不提第三国怎么绕开限制。美国干脆不回应,反而军工企业股价一路飙升,2023年海外销售增长49%。 泽连斯基不是没看懂这套游戏。他这次发飙,不只是情绪爆发,更是精心选的时机。 冬天要来了,俄军又开始炸变电站、炸供暖厂,乌克兰人准备要在黑暗和寒冷中熬过去。与此同时,G7准备开会讨论新一轮制裁,泽连斯基必须放出狠话,逼西方表态。 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感恩戴德”了。这场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信任感已经被消耗得所剩无几。西方说得好听,做的却是另一套。 从2024年开始,乌克兰就悄悄启动了国防工业自主化计划。现在,他们的军工产值已经是战前的35倍,预计2025年将突破350亿美元。 他们开始自己造无人机,自己研发AI武器,甚至开始自己制造远程导弹。 最近一次打击俄境内目标,乌方已经不再“提前通知美方”,这说明乌克兰正在悄悄摆脱西方控制。 泽连斯基在告诉世界:乌克兰不会再做一个只会接受援助的“受害者”,他们要在这场战争中争取主动权,要在战后世界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但这种“觉醒”是有代价的。他这次公开点名,等于把话说死了。西方要么选择真正站在乌克兰一边、堵上这些漏洞;要么就继续做生意,等着更多导弹从黑海飞来。 这场战争早就不是两国之间的事。它是全球供应链、军工企业、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交织的修罗场。西方不是不知道这些零部件流向俄罗斯,只是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些利益。 泽连斯基的话,其实就是把那层遮羞布扯了下来。你们口口声声说“正义”,可你们的芯片、你们的处理器、你们的飞控模块,最后都装进了打向乌克兰的导弹里。 战争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但这次,西方的双重标准实在太明显了。 乌克兰终于明白了:靠别人,不如靠自己。以前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制裁和援助上,现在他们开始把希望放在国产武器和自主研发上。这不是背叛,而是求生。 泽连斯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他知道乌克兰还需要西方,还得买武器、还得接资金。 但他也知道,如果继续沉默,乌克兰永远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只有发声,只有叫破这场交易,乌克兰才有可能争取到真正的支持。 现在的问题不是泽连斯基有没有道理,而是西方准备好面对这个现实了吗? 你们说支持乌克兰,那就别再卖零件给俄罗斯。否则,下一枚导弹落下时,乌克兰人会问:这是谁帮他们造的?
乌克兰特使凯洛格,是特朗普团队中为数不多的清醒之人。他说:“普京无法战胜乌克兰,
【69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