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声不吭地把桌子掀了,“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直接用人民币买矿石,连装船在途的都照停不误。美国急了,赶紧跳出来让澳洲“必须用美元结算”。但问题是,美国自己又不买矿石,根本没法接盘。澳大利亚左右不是人,只能低头听中国的。 2025年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出通知,暂停采购任何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不仅是新订单,连海上漂着的都不认账。 这一拳砸得毫无征兆,但力道十足。当天新加坡铁矿期货一口气涨了1.8%,必和必拓股价暴跌近5%。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脸都黑了,说“令人失望”,可中方根本不理。这不是生意上的纠纷,这是对旧秩序的正面开火。 中国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蓄谋已久。长期以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年进口超过10.7亿吨,市场份额几乎是垄断级别。 可定价权却牢牢掌握在别人手里。所谓普氏指数,本质上是美元的马甲。价格怎么变,中国只能被动接受,还得承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每吨矿石背后,都是几块钱几十块钱的汇差,汇到最后,是几百亿的代价。 更讽刺的是,中国买得最多,付的钱最多,却连定价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是市场规则,这是金融殖民。 但时代已经变了。这几年,中国悄悄做了很多铺垫。首先是供应多元化。澳大利亚不是唯一,甚至不再是最重要。 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中国持股40%,矿石品位高,运输线路也快完工了。到2026年能提供1.2亿吨,占中国进口量的1/10。 俄罗斯的矿石正源源不断通过跨境铁路进来,今年前4个月增长22.9%,近一半交易都用人民币结算。 巴西的淡水河谷也不傻,人民币结算比例已经飙到28%,还专门为中国扩建了运输线。 结果很明显。澳大利亚在中国铁矿石进口中的份额,从80%降到64%,而巴西、俄罗斯、秘鲁都在涨。铁矿石不再是澳洲的独门生意。 更关键的是钱。过去买矿石只能用美元,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系统。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覆盖全球189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处理了90万亿业务量,同比增长50%。数字人民币能实时清算,连SWIFT那点手续费都省了。 更别说中国跟巴西、阿根廷、匈牙利都签了本币互换协议,谁缺钱,中国就能兜底。 连期货市场都变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是新加坡的23倍,价格跟现货的相关性高达0.9。 北铁指数已经成了人民币铁矿石定价的中枢。过去是“价格跟着美元走”,现在是“市场看中国脸色”。金融格局的天平,正在往东方倾斜。 这对澳大利亚来说,简直是噩梦。铁矿石是它的命根子,去年对华出口7.1亿吨,占了出口总收入的38%。 现在中国说不玩美元了,美国又接不住,澳大利亚站在中间,左右为难。国库部已经预警,2025财年铁矿石出口收益会从1160亿澳元降到1050亿。这还只是开始。 澳元汇率下滑,预算赤字扩大,企业利润缩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企业不傻,最先低头的是必和必拓,被迫接受人民币结算。力拓、淡水河谷也开始跟进。 照这个趋势,澳矿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会从15%降到10%以下。人民币结算占比,从去年的5%飙到现在的25%,明年超过40%只是时间问题。 更可怕的是,这一招打了个样。东南亚的钢厂开始询价人民币,南非、巴西等资源国也跟着动了心。 金属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从2020年的2%涨到现在的9.2%。谁都不傻,谁被美元卡过脖子,谁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有选择,才有尊严。 美国当然不甘心。一边逼澳大利亚别用人民币,一边自己却帮不上忙。美国铁矿石年进口量少得可怜,根本接不了盘。 更别说,美联储还在加息,美元资产风险越来越高,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已经从61%跌到55%。 俄罗斯早把美元储备砍到只剩10%,中国则是增加黄金储备,囤了7377万盎司。大家都在用脚投票。 这场风暴表面看是铁矿石结算方式的转变,实则是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 过去几十年,大宗商品的定价逻辑是“美元+指数”,现在正在变成“人民币+市场”。期货点价正在取代长协定价,金融和商品的闭环正在中国形成。 矿企拿到人民币后,可以直接买中国的新能源车、通信设备,甚至投资中国债券。钱流动得更快,价值链也更完整。 中澳关系也随之重构。过去铁矿石是压舱石,现在变成了谈判筹码。中国不再被动,而是主动设置议题,挑选合作方式。 澳大利亚若想保住市场份额,就得适应新规矩。否则,资源国太多,买家只有一个,谁有话语权一目了然。
中国一声不吭地把桌子掀了,“不玩美元那一套了”,直接用人民币买矿石,连装船在途的
地缘历史
2025-10-08 13:51:27
0
阅读: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