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美国建港口,将稀土送给美国,巴铁直言:中国是顶级盟友不介意!巴美互动升温,帕斯尼港与稀土合作背后,是平衡术还是战略转向? 巴基斯坦最近动作频频,一边提议让美国在距中资瓜达尔港仅112公里的帕斯尼建港,一边把含锑、钕的稀土样品送到了美方手中。这波与美国迅速升温的互动,难免让人疑惑:中巴关系要变天了吗? 最先抛出消息的是英国《金融时报》,据其披露,巴基斯坦顾问团队已向美方递出橄榄枝,邀请其在阿拉伯海沿岸的俾路支省帕斯尼市投资12亿美元建设深水港。 这个港口可不一般,不仅自带天然深水优势,还计划配套铁路连接内陆矿区,目标是把巴基斯坦的锑、铜等矿产资源变成出口枢纽。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位置,离伊朗约160公里,离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更是近在咫尺,仅112公里的距离。 矿产合作的进展更显实质性。9月里,巴基斯坦军方背景的工程部门刚和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下协议,没过多久,约2吨稀土样品就已送达美方手中。这批样品里的锑和钕可不是普通矿产,锑是制造导弹、阻燃剂的关键材料,钕则广泛用于新能源技术,都是当前全球供应链上的“香饽饽”。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巴基斯坦官方迅速表态。防长阿西夫公开强调,帕斯尼港是“纯商业项目”,连美军驻军条款都没包含,这举动只是“外交多元化”,绝非要替代中巴合作。 他话里话外透着自信,仿佛在说“中巴伙伴关系牢不可破,中国不会介意这点小动作”。巴方顾问也解释,此举是为了在保持对华友好的同时,实现外交和经济的多元化,完全不涉及瓜达尔港的中方特许经营范围。 巴基斯坦这番操作,说到底是被逼出来的。经济上的窟窿实在太大了,截至2025年,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最紧张时连1.5个月的进口都撑不住,急需外部资金“输血”。 而矿产资源正是它的底气所在,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估值高达6万亿美元,只是长期开发不足,对GDP的贡献率仅约3%,这无疑是块待挖的“金矿”。用资源换资金,成了巴方最现实的选择。 安全层面的考量同样关键。巴基斯坦长期面临印度的安全威胁,大国制衡是它一贯的生存智慧。可美国的信誉实在堪忧,1965年印巴战争时,美国就曾在关键时刻抛弃它,反观我们,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提供支持。 这种鲜明对比让巴方心里门儿清,再怎么对美示好,也不能动摇中巴关系的根基。邀请美国建港、合作矿产,更像是想多找一个制衡力量,而非“改换门庭”。美国这边也是“正中下怀”。 当前全球稀土供应链高度集中,我们占据着约70%的产量和92%的冶炼分离产能,美国早就想打破这种依赖,四处寻找替代供应链。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恰好成了美方眼中的“及时雨”。 既能缓解供应链风险,又能借机扩大在阿拉伯海及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难怪巴方刚抛橄榄枝,美方就积极回应,毕竟这种“资源换市场”的合作,对双方都是利好。但要说这会撼动中巴关系,实在是多虑了。 先看技术壁垒,我们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的技术优势是全球公认的,就算巴基斯坦把稀土挖出来,后续加工大概率还得依赖中国技术。美国战略金属公司虽计划在巴建精炼厂,但技术难题可不是短时间能攻克的。 更重要的是中巴的互信根基,早已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多次为中国投下反对票;汶川地震时,它倾全国之力援助,连帐篷都捐了最顶级的。这种“患难与共”的情谊,岂是短期利益合作能比的? 再看帕斯尼港项目的实际进展,也没到板上钉钉的地步。巴军方高级官员已澄清,这个提议源于企业私下讨论,并未通过官方渠道提交,目前还只是个待研究的商业想法。美方也表示,总统及顾问并未讨论过该提案。可见这更像是巴方释放的试探信号,而非既定国策。 说到底,巴基斯坦玩的就是“平衡术”。一边抱紧东大这个“顶级盟友”,巩固在基建、安全等领域的核心合作;一边向美国伸出橄榄枝,换取经济援助和战略制衡力量。这种“左右逢源”的操作,看似冒险,实则是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它很清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太危险,唯有多元合作才能分散风险。美国自然也明白巴方的心思,它看重的是资源和战略支点,而非非要把巴基斯坦从我们身边拉走。双方各取所需,却都不会触碰对方的核心利益。 所以根本不必担心中巴关系会因此生变。巴基斯坦的“外交多元化”,就像给家里多开了一扇窗,让空气更流通,却绝不会拆掉承载家庭根基的承重墙。中巴关系的韧性,早已在一次次风雨中得到验证。 未来,巴基斯坦大概率会继续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而这种平衡,恰恰是它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行的智慧所在。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在新德里的一场演讲里聊了一件挺严肃、但其实大家都关注的大事——
【1评论】【4点赞】